近日,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学术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公布了“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优秀论文奖”的2018年度获奖论文。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余淼杰教授2010年第12期刊于《经济研究》的独作论文《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获这一殊荣。
图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高培勇和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为获奖者颁奖。左二为余淼杰教授
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学术理事会成员单位自2016年起设立了“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优秀论文奖”,每年评选一届。设立该奖的目的在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地评价与奖励中国青年经济学家近年来杰出的学术贡献,自2018年1月评选公告发布之后,截止2018年8月1日,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学术理事会秘书处共收到参评论文106篇。本届评选对象是近十年以来(即2008年9月1日及以后)正式发表在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包括国外期刊),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于发表日期均未满45周岁,且以往未曾获得本奖项的论文。
中国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学术理事会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5家经济学教研机构的28名著名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根据评奖规则,《经济研究》编辑部前期组织论坛学术理事会部分专家对所有参评论文进行了遴选,共产生中文论文14篇、英文11篇,共25篇候选论文。学术委员会的评审流程分为两轮。第一轮中,每位评审人从中、英文候选论文中各选出6篇论文为原则作不记名投票。第二轮中,每位评审人在第一轮评选结果的基础上,在中、英文提名论文中以最多各同意2篇论文为原则作不记名投票。根据得票数最多且不少于评审人总数一半的规则,中国青年经济学家优秀论文奖(2018年度)获奖作品如下: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
作者:余淼杰
2010年12月发表于《经济研究》
“Growing Like China”
作者:宋铮 、Kjetil Storesletten、Fabrizio Zilibotti
2011年2月发表于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中国的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企业生产率》一文利用中国微观数据,在仔细处理生产函数估计中的各种偏差,准确一致地估计制造业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关税削减进程是如何促进了中国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的。
该文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理解一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指标之一。之前衡量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方法是运用最小二乘法来计算“索罗残差”。由于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存在同步偏差和选择偏差两大问题,使得之前计算中国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不太准确科学,从而造成既有文献中对中国全要素增长率的估计偏误较大。该文创新性地运用修改并扩充后的Olley和Pakes(1996)半参数方法来衡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较好地控制了传统衡量方法的两大弊端。其次,通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比较全面地控制了加入世贸组织、不同企业所有权差异、是否参与国际分工等重要变量,通过运用我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较好地规避了宏观数据可能存在的“水分”问题。最后,该文在模型中不单考虑关税减免,也考察了我国非关税壁垒的削减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衡量了贸易自由化对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在现实意义方面,通过运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上的大样本面板数据和进口贸易数据,该文揭示了贸易自由化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指出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大开放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进一步的,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提升要高于非出口企业。此外,结合中国对外出口中加工贸易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该文发现贸易自由化对出口企业在生产率上的影响要比对非出口企业更大。该文的结论对如何继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为我国坚持走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特别地,在目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该文对理解坚持扩大开放对我国经济的正面积极影响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持。
自发表以来,该文累计被引次数达到198次,一定程度上引领了国内经济学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尽管该文之前尚未直接参评奖项,但在该文的研究基础上,作者的专著《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获得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科奖、第二届刘诗白经济学奖、第七届胡绳青年学术奖、第七届商务部发展研究奖。作者独著论文Processing Trade, Tariff Reductions, and Firm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 获得Economic Journal年度最佳论文暨英国皇家经济学奖、第十九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和北京市第14届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