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Interviews

香港《镜报》专访:余淼杰——中美贸易摩擦“预言家”

摘要:2018年1月,一篇名为《后天:对特朗普“贸易战”负担的评估》的文章面世,预言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必有一战。两个月后,美国宣布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应验了这一预测。余淼杰正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而且在跟进研究的过程中,于数个关键节点上给出精确预测,为中国的决策层提供了有效建议。在媒体眼中,他是一位神奇的“预言家”,同时也是一位有强烈家国情怀的经济学家,关注中国经济政策与社会现实,力求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余淼杰,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于搜索引擎上输入其姓名,查到的荣誉头衔以及获奖经历更是不胜枚举。科研硕果累累与余淼杰的个人奋斗自然分不开,而“刻苦”与“勤奋”也正是他留给笔者最深刻的印象。

1976年,余淼杰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的一个海边渔村,小时候生活清苦,经常食不果腹。1993年,学习刻苦的余淼杰以优异成绩录取中山大学,学习国际会计专业,大二时转向了更感兴趣的经济学,转眼毕业临近,余淼杰面临着一个重要转折点:找工作还是考研。

“1996年时我来到北大,在校园里逛了一圈,有一幅很震撼的画面,坚定了我考研的决心,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努力考上北大,”余淼杰回忆,“当时我沿着未名湖北边的路走,看见路面上碎石铺就的五个大字:为人民服务,我立马被北大这种家国情怀所感染。”

由于当时数学要考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三门功课,而余淼杰在本科期间只学习了微积分,因此在中央财经大学报了补习班,据他描述,补习班人满为患,每次教室开门前,所有学生都堵在门口准备冲进教室抢座位,门一开,所有人蜂拥而入,有一次竟把门给挤坏了。

谈起当年的经历余淼杰依然忍俊不禁。“我记得我总是被挤在后面,最后才能进教室,所以就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排,于是左手拿着望远镜看黑板,右手则不停做笔记。”

苦心人天不负,1997年余淼杰顺利就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师从资深经济学家雎国余教授,之后也得到胡代光教授、萧灼基教授等名师的大力推荐,赴美留学攻博。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期间,拜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Robert Feenstra教授门下,学成后几经辗转,最终回到母校北京大学任教。受到林毅夫等前辈的影响,余淼杰更加勤奋刻苦,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大年三十依然在办公室。“前几天去人大开会,碰到一位在《人民日报》工作的记者,她说以前上过我的课,还说起我当年她们分享的大年三十在办公室加班的故事。”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又在办公室工作到很晚,当时林毅夫老师也在加班,想起来要给我们发福利,送中秋月饼,但是因为太晚已经没多少人在办公室了,所以我就成了少数几个拿到月饼的人。”余淼杰说。

2009年,余淼杰将研究重心放到中国经济上,受老一辈学者影响,注重中国经济的现象,在数年如一日的学术研究中“苦苦地追求永恒,傻傻地追求完美”。2015年在《经济学期刊》(Economic Journal)独立发表《关税削减、加工贸易与企业生产力: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经验实证》一文,被英国皇家经济学会评为2015年度最佳论文,授予余淼杰英国皇家经济学会奖。余淼杰就此成为第一位独立获得该奖项的华人经济学家,也是中国大陆首位获得该奖的经济学家。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是我做论文时的真实体会,每一句话都要经过仔细的推敲与打磨,但只要论文被接受了,就感觉所有辛苦与努力都是值得的。”余淼杰说。

美贸易摩擦中的“神预测”

2017年5月,余淼杰等完成了《后天:对特朗普“贸易战”负担的评估》一文,预言中美经贸必有一战,次年1月文章发表,两个月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

随后余淼杰又预测,特朗普威胁的2000亿美元关税一定会实施,今年5月10日,这一预测再次应验。

今年5月底,随着中美两国进一步互加关税,两国经贸关系持续恶化时,余淼杰又预测美国总统特朗普一定会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下来的G20峰会期间会晤,并再次扭转局势。果不其然,6月底,中美元首在G20大阪峰会上再次会晤,此后双方团队重启接触。

此外,余淼杰还专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余淼杰谈经贸”,刊载其对中美经贸关系跟进研究的成果,截至笔者采访时已有120篇,其中还有不少对中美贸易摩擦细节的预测,如中国会对美国进行“同比例反制”等,都非常准确。由此,余淼杰凭借系列“神预测”成了媒体眼中的中美贸易摩擦“预言家”。

在贸易摩擦持续期间,也有不少学者试图对局势进行研判,但像余淼杰如此准确者实在少有。余淼杰告诉笔者,对走势进行研判确实不容易,因为美国政府在变,中国的态度也在变,双方都希望知己知彼再做应对,这其中就演化出更多的变数,非常复杂,他能准确预测,除了此前在这一领域有足够的研究积累外,还得益于两个方面。

其一是始终对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所谓旁观者清,加入我也炒股,或者我是某一市场化机构的经济学家,就可能会有利益冲突在里面,内心可能就会先入为主,会有一个预设:不希望贸易摩擦出现,然后我就会从这一预设出发,在现实生活中寻找证据来支撑我的观点,这样一来判断就容易偏离,所以我认为学术研究还是要保持中立、旁观的姿态。”余淼杰说。

其二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研究,要对对手有充分的重视与尊重。在不少人看来,特朗普反复无常,朝令夕改,是个“疯子”,但在余淼杰看来,其实特朗普的走的每一步都在正常范围内,而且是可预测的。

“要知道,特朗普是典型的有钱有权,在人生词典中,所有的交易与谈判都只有‘赢’没有‘输’,从这一点出发,多进行换位思考,那么特朗普的每一步对他来说其实都理所应当、顺理成章。”余淼杰说。

本次访谈不久前,特朗普又威胁将对剩余3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征收关税,并将中国定“定为”汇率操纵国,为刚刚重启的磋商又蒙上一层阴影。余淼杰对此表示,此举说明特朗普当局耐心即将耗尽,因为达成协议对于他非常重要。可以大胆预测,今年年底,也就是美国正式选举前,一定会达成一个初步协议,但这份协议更多只是形式上的,而且有效期不会超过1年半,等到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启时,一定还会卷土重来。

“中美贸易争端一定是长期性、持续性的,可能会持续10至15年,只有在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1.3至1.5倍,美国已经习惯中国与自己平起平坐的时候,美国才能以一颗平常心看待中国的崛起。”余淼杰说。

心系家国的经济学家

2005年时,余淼杰曾在香港大学任教,但当在美国波士顿再次遇见林毅夫时,深感其个人魅力,在其影响下决定回到内地,回到北大任职。余淼杰至今认为这是他做的最正确选择之一。

“正如当时一位老师所说,回到内地是对的,尽管刚回来可能会有很多东西不习惯,也会发现内地还有不成熟的地方,但这里毕竟是自己的家。”余淼杰说。

确实,在媒体眼中,余淼杰不仅是中美贸易摩擦的“预言家”,也是一位有着强烈家国情怀的经济学家。余淼杰在其新作《余淼杰谈中美贸易:全球经贸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中也提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似乎也不再是一句古训,而成了一种日常的工作状态。”

当笔者问及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怀时,余淼杰坦言,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余淼杰小时候生活清苦,直到小学五年级才离开小岛,来到县城学习,他至今依然觉得在县城里第一次吃到的蛋糕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从1987年到1993年,在镇上读书的余淼杰尽管不明就里,但却能清晰地感受到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而来到北大后,更是受整体氛围影响,坚持问题导向,关注现实问题,希望能得出的结论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借鉴,研究成果能快速转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帮助。

“由于我们的研究一直和现实紧密相关,在很多时候能比较敏锐地感知现实的变化,不难发现,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间点上,都有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学者的声音,”余淼杰说,“从最早的新农村运动,电信改革,到加入WTO,医疗卫生改革,再到今天的中美贸易,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传承。”

余淼杰表示,如今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之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时基于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中国式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所以我们出口劳动力密集产品,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但这种发展模式难以持续,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疲软,国外市场很难无限接受中国随着经济规模扩大而逐渐增加的出口,而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升,相对于越南、孟加拉、缅甸等国已毫无优势可言。

“现在的潜力就在于中国统一无缝的国内市场,换言之,经济规模就是最大的潜力,”余淼杰说,“中国有接近4亿的中等收入阶层,这是相当巨大的购买力,只要国内市场继续扩大,就能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完)

作者:青和

本文刊于《香港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