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茜
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自信方面的具体体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原来封闭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发展到今天富强、文明、独立、开放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历史巨变,四个自信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北大博雅特聘教授余淼杰谈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如是说。
“四个自信”成就中国模式
第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建设,从“一五”开始就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后续发展为门类齐全、品种完备、体系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为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1978年推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腾飞。期间我国政策制定有两个特点,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及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理论自信方面的具体体现。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结合我国经济要素的禀赋条件,我国采取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通过承接东亚“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发挥比较优势,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新世纪初,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通过深入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采用加工贸易的形式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在产业链上的不断爬升,中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从理论上丰富了我国对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的认识。由此,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三位一体,在指导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科学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底色,结合中国的实际,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理论创新,做到“文化自信”。
第三,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没有照搬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根据本国的实际国情,因地制宜,进行改革开放,两条腿走路。这一举措创造性地发挥了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外延,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避免照搬西方经济学理论应用到中国后可能产生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现象。
最终,中国成功由一个落后封闭的经济体变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以及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家。这一经济发展速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绝无仅有,并且有望在短期内成功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进入高等发达国家行列。可见,“四个自信”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余淼杰认为,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探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丰富启示。中国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当然,由于不同国家国情不同,具体的政策不宜直接复制,但中国的发展理念、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成功地验证了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腾飞,弯道超车。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功模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突出贡献。
顺势而为,积极应对内外变局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宏观环境不断改善,不可忽视的是中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企业。得益于这些商业实践者,让中国市场经济焕发活力。这些至今依然繁荣发展的企业有着许多共同特征。
余淼杰指出,第一,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有一批卓越的企业家、管理层;他们成功地发挥了企业家才能,能够带领企业不断前进。第二,能够通过降低成本、开拓市场、提升产品质量等途径,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三,能够把握好大局方向,抓住市场扩大机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调整产业布局。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改变着世界经济格局,也对全球治理机制提出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余淼杰认为,中国企业应做好三点:
第一,积极保持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特别是欧美市场。尽管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发酵,但是,中国出口型企业有望通过自身努力减小、甚至克服消极影响。所以,中国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措施降低成本,努力拓展美国贸易机会,而不应消极应对,甚至主动放弃。
第二,企业更应积极主动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特别是新兴工业国家,比如除中国以外的“金砖四国”。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突破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4%,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2.3%。如果中国和俄罗斯、巴西、印度的贸易规模都能达到2.1%到2.3%左右,加在一起将近7%。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拓展新兴市场的机会不可小觑。
第三,企业应充分利用贸易协议,积极联接与中国已建立比较友好合作关系或者已经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地区或国家。主要是依托东盟十国,拓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涉及到的日本、韩国、新西兰、印度、澳大利亚等15个国家的经贸合作,提升经贸总额。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往来,及直接投资等。
尽管海外劳工成本比较便宜,但是缺乏如中国一样的完整配套产业体系。对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不建议向海外投资转移投资,而应向中西部等内陆地区转移,沿海地区产业实现腾笼换鸟,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甚至成为总部中心。
不断创新,扩大国内市场,发挥中国经济韧性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驱动经济向前的动力在发生变化。余淼杰指出,之前以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正在转变为以培育内需、扩大市场为主的消费推动模式。
在这一客观环境下,全球贸易的一体化加深,中国正在扩大进口,国内的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中国企业需要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努力实现产业升级。通过在岗培训或者在校培训来提升企业员工生产率,从而整体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
相对于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我国企业在某些核心技术掌握上还有差距,但西方某些发达国家可能会因为之前的技术优势,而习惯性沉迷于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工业业态;相反,在全球经贸一体化的时代,我国企业可以在新业态的发力、新动能的转换上不拘于之前的技术形态,有望通过弯道超车,借助“蛙跳”发展,发挥后发优势。
在内忧外变的挑战中,余淼杰认为,中国经济依然非常有韧性,在这一次的中美贸易摩擦中得以充分体现。
他指出,中国经济最大的竞争力在于拥有非常强大的国内市场。从2001年加入WTO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以不断扩大的出口市场规模来拉动经济增长。到今天,中国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球很多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这个相对统一、消费能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主要体现。
“只要中国企业专注于创新,降低地区贸易壁垒,推进贸易便利化,中国经济的韧性随着时间推移更能显示出来。”余淼杰说,这也是“四个自信”中道路自信对市场发展产生的指导意义。
本文刊于《商学院》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