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Interviews

《新京报》访余淼杰:有序复工复产,习近平提出这8点要求

据新华社电 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2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习近平就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

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推动企业复工复产。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解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至少有19家航空公司为企业提供返程人员包机服务;北京复工定制公交”225日起接受订票,27日起开行,将提供近200条定制公交线路,票价6折。

物流方面,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吴春耕日前表示,快递业正在稳步恢复,中国邮政等3家快递基本全部复工,其他主要快递企业复工率超过66.7%

资金流方面,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已出台措施,首次对企业实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捆绑发力政策,专项再贷款总额达到3000亿元,并下调贷款利率。经测算,可使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更有动力和资金扩大产能。

但也必须要把握度,避免过度刺激带来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表示,相应的救助方案必须要有有效的传递方案和传递机制,使扩大信贷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或者需要救助的小微企业和服务性行业中去。

他提醒,一旦大量的流动性进入资本市场,导致资产价格上扬,那么过去几年我们一直整顿的脱实向虚问题有可能再次抬头。

复工复产要制定明确的疫情分区分级标准。目前,全国多地已相继复工复产,不同行业和区域执行不同标准。以北京为例,近日已成立复工复产防控组,两位副市长担任组长;出台行业指引47个,基本覆盖全部主要行业;分级、分类、分层对复工复产防控检查不合格的单位予以公示。

2月初,北京首先实现了涉及保障城市运行必需和国计民生项目的复工复产,丰台站改建工程等多个项目局部复工;连锁超市、大型商场等开工率超过9成,已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必需品消费需求。

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用好已有金融支持政策,适时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解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体系的两大支柱。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应如何理解?对疫情下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何作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余淼杰认为,要有效解决疫情对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双轮驱动、相互结合。

他解释,一般来讲,经济过热的时候,用货币政策冷却经济效果较好;经济受到负面冲击,需要拉动经济的时候,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加有力。

目前,货币政策应对疫情的主要着力点在降低利率、减少房租、提供专项再贷款等方面,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压力,免于企业资金链出现破裂,但如果要中小企业从疫情的冲击中恢复过来,仍然需要更加直接的财政政策。余淼杰说。

他表示,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一方面要扩大政府支出,另一方面仍然要减税。

减税的重点要么向生产端倾斜,要么向收入端或消费端倾斜。余淼杰认为,现在不是老百姓收入不足,不愿意去买,而是企业无法生产,因此目前的减税应该向生产端倾斜。他同时强调,从长期来看,降低个人所得税,向收入端或消费端倾斜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要拉动经济从疫情的负面打击中快速恢复过来,保证上半年受到影响较小,仍然要依靠政府投资。要重点出台专项债,地方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投资来拉动,就是铁公鸡

余淼杰表示,尽管人们会对铁公鸡有很多顾虑和担心,可能导致产能过剩、低效率等,但在特殊时刻,我们必须要采取特殊行动,这时候投资基础设施是有利于拉动中国经济的。

比如,这次疫情中就暴露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存在短板。余淼杰认为,加大医院的建设投资是应有之意,是一定要有的,要放在首位,非常重要。

增加政府支出与财政赤字率息息相关,余淼杰认为,今年可以相应扩大财政赤字,去年财政赤字是2.6%-3%左右,今年不妨扩大一点,到4%也没有关系。

长期以来,一直有财政赤字率不能突破3%的观点,对此,余淼杰表示,没有理论能够支撑财政赤字率超过3%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他举例,印度去年的财政赤字率是6.1%,美国是4.6%,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他们的财政赤字都很大,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相应扩大财政赤字,通过财政政策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针对部分企业缺工严重、稳岗压力大和重点群体就业难等突出矛盾,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解读:作为六稳之首,就业一直被看作是最大的民生。中小企业往往承担了大量就业,比如,北京就有近七成就业由中小企业承担。疫情对这类企业造成冲击,可能导致企业为生存减员增效

同时,今年有规模874万人左右的高校应届毕业生,比2019年增加40万。此外,受疫情影响,部分留学生赴海外求学受阻,可能转而留在国内就业。综上因素,新增的就业需求大量存在。

另一方面,随着全国各地相继复工复产,建筑、制造等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各地交通管制措施仍需逐步放宽,部分劳动力无法按期返工。

北京丰台站改建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26日局部复工后,负责中央站房建设的约1500名湖北籍工人无法返京,为保证工期,他们只能联系其他地方的建筑队紧急支援。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就业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

刘元春认为,六稳首先就是稳就业,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对疫情可能引发的失业的新现象,仍需要我们高度关注。

对受冲击明显的中小微企业,政府应给予重要扶持,使之保持正常生产和用工;同时,推进劳动力转型培训。目前,政府已经有对不裁员的企业进行补贴的措施,防止整建制裁员或大规模裁员的现象出现。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比如建筑行业、批发零售行业等用工大户,要重点监控其用工需求。

对新增的就业需求,高等院校、中职院校应当发挥作用,积极协调企业,缓解目前就业供需矛盾和错位问题。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国外的协调,帮助留学生继续学业。刘元春说,每年我国都有几十万留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目前,教育部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毕业缓期、档案留校保管时限延长等,大学也可以主动与国外的高校对接。

整体来看,疫情带来行业收缩,部分需求滞后,企业面临裁员压力。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对复工复产有一个正确认识,比如有些行业需要等到全社会复工后才会正常运转,届时才会招工,这就导致用工需求延迟,在中间的滞后期我们应当有制度安排。刘元春表示。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帮助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尽快复工,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解读:2020年,我国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末,中国有551万农村贫困人口、50多个贫困县尚未摘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具体部署了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重点任务,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疫情的发生或将给实现这一目标带来挑战。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日前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要求解决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生产发展和产品积压、扶贫项目开工复工等难题。

刘元春认为,对复工复产的农民工,其交通住宿费用及薪酬等需要相关部门内部协调,中间组织进行管控,政府可提供补贴。

对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没有外出务工的农户,则要继续发挥我们过去已经建立的脱贫长效机制作用,对原本就是产业脱贫的养殖项目,政府要持续关注;对短期出现的困难,政府可给予一定的一次性补贴。

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要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确保农业生产不误农时。

切实保障基本民生。要保障主副食品供应,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对患者特别是有亲人罹难的家庭要重点照顾。要统筹做好其他疾病患者医疗救治工作。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要用足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等合规的外贸政策工具,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继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本文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