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Interviews

《新京报》余淼杰:中央发文完善要素市场化,将对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意见。根据意见,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将进一步市场化,同时生产要素的价格、政府定价机制、要素运行机制也将发生变化。这将对我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余淼杰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说明我国深化改革已经进入全新阶段,由过去产品价格市场化建设进入到了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建设的新阶段,待二者全部真正实现市场化定价后,一个有序且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就会形成。

解读1

中国进入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新阶段

意见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多项生产要素。余淼杰介绍,在生产中,包含最基本的要素有四个,即土地、劳动力、资本、能源和中间品投入,现在还包括技术使用,技术使用中有一项重要内涵包括数字资源。

从覆盖范围看,余淼杰认为,“可以说,这份要素价格市场化意见实现了全覆盖,是一个全方位的改革,也是深化改革的一项内容。”

意见出台的时机方面,余淼杰认为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方面,我国产品价格市场化建设已经取得成效,要素价格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逆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此时出台意见,能够通过实现产品价格以及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来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促进结构改革。”

从改革进程来看,余淼杰介绍,在生产资料的定价中,除了产品市场就是要素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努力主要是在产品市场化方面,不同的产品由市场决定价格,现在我们要推进到生产要素市场化建设的阶段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推进。”

他表示,如果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全部真正实现了市场化定价,那么换言之,一个有序且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就会形成,这有利于我国实现规模经济递增,有利于我国释放更多的规模经济活力。

解读2

利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配合

除明确土地、劳动力等五项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措施外,意见还提出生产要素的价格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余淼杰介绍,目前我国的生产要素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定价,要素价格在不同的所有制主体中是没有打通的。“可能虽然是同一块土地,但不同企业所付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余淼杰认为,扁平化地由市场来定价能够最大程度减少要素定价偏差和要素定价摩擦及其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将最大限度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记者注意到,生产要素的政府定价机制也有了新变化。意见提出,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价自主权,推动政府定价机制由制定具体价格水平向制定定价规则转变。

余淼杰认为,这意味着政府的功能不再是直接制定要素价格,而是制定一个公平的规则,相当于由参与者和运动员变成了裁判员。

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更好组合与匹配,更好挖掘各类要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企业绩效,提升中国经济活力,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