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回望 2020 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济发展迎来重要里程碑。国家统计局2021 年 1 月 18 日 公 布,2020 年, 中 国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 100 万亿元大关,逆势增长 2.3%,有望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艰难而励志的 2020 年已经过去,发展的成绩彰显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随着 2021 年的到来,挑战和希望并存。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第一个五年。在这一关键时期,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中国要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两会的如期召开,将为我们带来中国经济复苏回暖的信心。
面对疫情阴霾,防控依然不能松懈。面向未来,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中国,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将会迎接哪些挑战和机遇?《商学院》杂志希望通过采访经济领域的专家,把脉 2021 年,逆风破浪,扬帆奋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 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第一个是开局。
他指出,做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进而保证2025 年达到既定目标。
具体来看,2020 年美国GDP 总量20.34 万亿美元,下滑 3.5%;中国 GDP总量达到 15.8 万亿美元,增长 2.3%,中国占到美国的 77%。这也与人民币的升值,汇率影响有关。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如果从 2021 年开始,中国 GDP 年度增长按5.5% 增速,美国 GDP 年度增长 2% 增速,再考虑到 2022 年底人民币有望升值到 1美元兑 6 元的话,预计到 2025 年“十四五”结束时,中国 GDP 将赶上美国。
第二个关键词是“三新”,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余淼杰分析,具体来看,关于创新,一方面,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关键技术领域突破,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
目 前, 中国的研发投入占 GDP 总 值 约2.1%,OECD 国家达到 2.6%,还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创新还体现在制度、规则上。比如海南自贸港是制度创新的有力尝试,促进外循环,更好融入全球经贸一体化,构建“以我为主”的经贸格局。
关于绿色,中国的奋斗目标是 2060 年达到碳中和,即实现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预计中国到 2030 年将达到碳峰值。目前生态保护已写入《宪法》,“两山”理论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我们需要加大力度投入节能减排,做好生态保护工作,构建绿色中国。
关于协调,主要指各区域之间协调平衡发展。通过打造五大城市群——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拉引全国经济统筹均衡发展。
关于共享,要减小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完成脱贫攻坚战任务后,继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防止返贫,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迈进。
关于开放,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呼应。首先通过促进消费,培育内需促进内循环,同时,要继续扩大开放,发展外循环。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18%,依然有广阔的拓展空间。从“一带一路”建设到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以及积极参与 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都体现了开放的理念。
打通内外双循环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积极应对当前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
关于畅通内循环,余淼杰指出,要扩大内需,追根溯源要解决好两个问题,其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能持续性上升。这就需要不断减税降费,提高税后可支配收入比重,同时,确保居民就业稳定,保证市场主体,特别是创造 80% 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的发展。
从宏观方面,短期之内,有必要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减少不确定性。
从微观方面,采取各种方式,比如通过税收政策打破区域之间的税费壁垒,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打通城乡,加快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关于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余淼杰强调,首先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特别是在交通信息产业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作为制造大国要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迈进。
其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确保关键节点顺畅,形成内循环。同时,不排斥外国的技术、人才,通过不断吸收创造出自己更好的产品。
加入RECP的利好和挑战
目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中国在 2020年加入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且与欧盟达成中欧投资协定。同时,亚太经合组织上,中国未来考虑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即,“CPTPP 组织”。
余淼杰分析,从与东盟等 14 个国家签订的 RCEP 看,未来中国对外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方面,都将有不同程度的利好和挑战。
首先,从关税方面看,RCEP 要求中国在 10 年之内,与其他 14 个成员国家的关税下降 90%。目前中国进口平均关税是7.5%,在发展中国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一旦关税继续下降,对国内同类产品提出更高要求,特别当日本、韩国的进口品、进口中间品、机械设备等产品以更低关税水平进入国内市场后,会对国内同类产业造成一定挑战。所以,我们必须在 10 年内提升内功,提高企业生产率全要素。
其次,在通关方面,要求对快运、易腐等货物争取实现 6 小时通关,这对海关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出要求,特别是在产品标准统一和互认等方面加快落实,同时,有效降低中国生产型企业进口投入成本,提升利润率。
第三,RCEP 在执行“双反双保”( 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时提出“禁止归零”。归零法是美国在反倾销调查时估算涉案产品倾销幅度的一种方法,即核算倾销产品总差额时,仅将出口价格低于正常价格的产品纳入计算范围,而将高于正常价格的产品“归零”。
归零法提高了倾销幅度和倾销税率,而“禁止归零”则有利于中国企业出口,减少中国企业受到外国反倾销的概率和力度。
第四,RCEP 提出原产地累计规则。由于中国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依靠进口原材料、元器件等,无法享受到原产地优惠。比如国产苹果手机的附加值不到 5%,达不到增值标准 35% 左右的原产地资格。根据原产地累计规则,中间品出口国的货物(材料)具有原产资格以后可以被进口国累积,这样中国从 RCEP 成员国进口中间品,生产的成品出口后,原产地资格允许累计计算,达到要求后可以享受到原产地优惠条件。
第五,从服务贸易看,RECP 采取正面与负面清单相结合的原则。其中,新加坡、文莱、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尼采用负面清单模式;中国以及
另外 7 个国家采用了正面清单模式,但是6 年之内还要转化为负面清单模式。未来国内的运输、教育、医疗、健康、产业、养老等服务贸易产业会面临着更大地挑战,需要进一步开放。
中美关系短期稳定,长期竞争
关于国际关系方面,随着拜登任职新一任美国总统,中美经贸摩擦未来的走向将呈现怎样的态势?
余淼杰分析,拜登政府上台后,预计中美关系不会像特朗普时期那么紧张,特别是 2021 年,因为今年是中美经贸协议第一阶段执行的第二年,目前中美都有意愿保证这个协议更好地执行。
关于之后的关系进展,余淼杰分析,如果双方相向而行,中美可能会签署第二阶段的协议,进一步废除掉现在依然生效的美国对华 3700 亿美元出口产品加征关税的政策。
“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拜登上台后,不会改变‘美国优先’的战略方向,只是拜登当局处事会更圆滑,对华贸易压制可能更精准,所以中国的产业和企业要继续提升应对挑战的水平。”余淼杰说道。
本文来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