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Interviews

《中新财经》余淼杰:建议税制改革以鼓励富裕群体捐赠

3月11日电 (石睿)“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当前的目标还是应该以效率优先来提升公平,效率优先的意思就是把蛋糕做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余淼杰9日接受中新网“中国新观察”栏目专访。他在谈及当前为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该如何着手的问题时如是说。

同时,对于目前社会上“民营企业退场论”、“削弱市场经济”、“劫富济贫”等对于共同富裕的模糊认识,余淼杰在专访中也给予澄清与反驳。


“提低”——

“不能老是靠输血,要有造血的功能”

2021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位于全球第二位。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了5.5%左右。

“按照这样的经济增速,五年左右时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与美国持平的规模是没问题的,这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把人均GDP进一步提升来,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余淼杰说。

因此,余淼杰认为,促进共同富裕短期的工作首先是要防止脱贫的人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然后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帮助低收入群体提高收入。

他解释道,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形成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核心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一方面政策上要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有保障,另一方面要帮助一部分低收入群体上升到中等收入群体来。

“所以,不能老是靠输血,要有造血的功能,贫困地区也应该有产业基础,我国的加工贸易产业正在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省份转移,这就是一个机会。”

“扩中”

——需要保就业、保市场主体

目前,社会上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比如“民营企业退场论”、“削弱市场经济”等,余淼杰认为,这些说法都不可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首先就是要让更多的人有工作,而保就业的核心正是要保市场主体、保中小微企业。

目前在疫情冲击之下,一些中小微企业经营压力变大。余淼杰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相关支持政策,比如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进行纾困,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财政政策则是进一步减税降费,降低企业经营压力。

“如果企业有活力,就能增加就业机会,更多人能上班拿工资,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就会上升,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人民生活变好,社会更稳定;中等收入群体扩大还会拉动内需,进一步提振经济,形成正向效应。” 

“调高”

——税制改革以鼓励三次分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多位企业家提出鼓励民营企业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就建议,在政策层面探索新型捐赠方式,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捐赠,同时,在法律层面完善对非货币财产无形资产捐赠的认定。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多蒙德实业集团董事长石磊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政策激励力度,符合法律规定的公益慈善事业的捐赠支出可享受税前扣除等政策支持,这样可以推动社会财富、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不同人员之间的合理再分配。

余淼杰也认为,通过合适的税制改革,可以对促进共同富裕有推动作用。“我国个人年收入96万元以上,个税税率就是45%,从缴税基数来说,个人100万左右的年收入很难算是顶级富豪群体,而且还需考虑家庭有几口人——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的压力,因此个税改革可以从增加更多的档次、降低税率的角度考虑。”

他还表示,针对真正的富豪群体,可以考虑通过遗产税等合理的税制设计,鼓励这一群体积极参与捐赠。“我们应该设置一个比较好的税收机制,在效率与公平中取得平衡,当然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来源:中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