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以来,中央会议不断深化、细化“双循环”概念,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偶发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挑战,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稳外资、稳外贸措施,加大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如何畅通双循环,更好地走稳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提出,在当前环境下有何深意?北京启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以来,取得的成绩为双循环建设带来哪些思考和经验?《新理财》记者围绕以上内容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余淼杰教授。
坚定双循环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理财》:面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疫情防控需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国家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大局的政策,从宏观角度,应如何理解稳经济大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深意?
余淼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从长远来看,不仅要做好外资外贸的平稳发展,同时还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强大市场,应当更好地充分利用,增加就业,稳定市场主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内生动力。畅通内外双循环,才是国家经济长久发展的核心关键。
我所理解的稳经济大盘是以稳预期为起点,稳就业为目标,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金融为具体内容手段的递进关系。结合“六稳”,从八个方面做好外循环工作。
一是稳外贸。促进出口目的地多元化,扩大中间品及最终品进口,降低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及利润,由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发展。
二是稳外资。抓住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以全产业链市场优势吸引资本密集型产业扎根落户,减少负面清单数量及种类,创造自由、便利的营商环境。
三是稳投资。帮助中国企业,迈出“走出去”的第一步,走稳“走进去”的第二步。促进高水平的对外投资,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注重企业社会价值。
四是稳金融。循序渐进走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使人民币成为具备记账单位、交换媒介及储值货币三大功能的全球币种。
五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着重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拓展合作方式,做好迎接风险挑战的准备。
六是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积极推进全球贸易一体化,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共赢。追求加入标准更高、内容更多的地区经贸协议。
七是改善营商环境。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做好放管服及反垄断工作,辩证看待自然垄断,允许部分行业存在的市场集中度高情况。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八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兼顾开放与安全的关系,找到开放与安全的平衡点,在数字贸易及转型过程中,更应注意数据安全,构建兼顾数据开放与安全的体系。
加快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新理财》:您上面提到“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等等。中国已经加入多个自贸协定,对我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国对外开放要保稳提质应把握哪些重点?
余淼杰:高举全球化旗帜,不仅有利于中国,还将红利与全世界共享。开放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接下来要把握对外开放保稳提质,就是要关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标准自贸协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优先发展“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俄乌局势势必对我国路上丝绸之路沿线,如中欧班列等道路产生一系列影响。海上丝绸之路的经贸合作方式多样,既可以通过进出口贸易,也可以通过投资等方式开展。我国与东盟十国的经贸往来已经是西亚、南亚等国的4—6倍。因此加强与东盟国家进行经贸关系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先机,加强重点区域间合作。RCEP已经签署并生效,下一步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中日韩自贸区建设都是需要加强推进的重点区域间合作协定。CPTPP关于环境、知识产权、国企、数字、劳工的五个核心内容与中国较为接近,我国已积极表态,但加入协定仍有难度。相较CPTPP,中日韩自贸区的标准更高,符合中国所追求的高水平的自贸协定,应将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推上更重要的位置。另外,在中美关系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中欧之间合作共赢的情形更为明朗,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推进适逢其会。
三是加强国内市场重点区域间协同发展。我国已建有21个自贸区,不仅是在制度上、标准上的新的尝试,也是国内区域合作新的发展方向。海南的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使自贸区在“可复制,可推广”的基本要求下,走上“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特色成功之道,这必将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大势所趋。
《新理财》: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有什么深远意义?
余淼杰:中国在未来十年将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得出这一判断的信心来源已经不再是中国的劳工成本优势。一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是普遍的认知。客观来讲,虽然中国的劳工成本相较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确实优势明显,但是相较于东南亚甚至非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劳工成本优势已不再明显。
那么,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信心,也就是我国最重要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呢?就是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的潜力,形成统一的国内大市场,把这一潜在的比较优势发挥得更加明显,便可以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来增加需求,降低企业固定成本,使企业获得更高利润,从而继续做大做强,最终形成供需平衡、供需螺旋上升的健康的发展态势。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形成一个国内统一大市场。
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需要做到五个方面的统一。一是要素服务的统一,形成资本、劳力、土地、数据、能源五大要素的国内市场统一;二是产品服务的统一,要做到最终提供的产品服务的统一,主要指在质量标准上内外贸市场的统一,通过做到同一生产线同等质量、同一标准的“三同”,形成统一度量、统一计量的体制和规则;三是营商环境的统一,有效降低贸易成本,降低物流成本,废除冗余的贸易关卡,降低贸易时间,提升贸易效率,打破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贸易壁垒,打通线上线下的贸易通道,形成物流、人流的畅通;四是体制机制上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总局的功能,通过市场的立法、监管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高市场监管的能力;五是执行上的统一,在处理垄断或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时,做到执法必严,形成可靠的保障。全面做到五方面的统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步伐,为推动“双循环”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北京“两区”建设引领新发展格局
《新理财》:“两区“建设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相互促进,紧密联系?
余淼杰:构建以“双循环”为抓手的新发展格局,必须要深刻全面理解五大新发展理念间的关系:创新是第一原动力,协调是普遍生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最终目标。北京“两区”建设与五大新发展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北京“两区”建设就是通过具体行动落地落实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依托这五大理念一一分析来看:
创新。创新既有狭义的创新,就是科技的创新,又有广义的创新,也就是制度的创新。北京“两区”建设同时兼顾了这两方面的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从六个方面做出了特别强调:一是要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一个国际科技创新的前沿平台;二是支持自贸区发展中创的空间与创业的基地,吸引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形成各种形态的总部,特别是研发的总部;三是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用的联合探索;四是要进行科技成果转换;五是探索具体领域,特别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六是强调知识产权的金融服务。在制度创新方面,也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讲,分别是树立统一的数据要素标准,建成高数据创新应用平台,出台数字经济制度规范,推动试点工作落地,形成强大的企业支撑以及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绿色。北京“两区”建设在贯彻绿色理念方面除了做好“双碳”及能源减排工作以外,最大的亮点就是绿色国际金融服务。开展绿色国际金融服务,融资贷款必须在绿色领域和节能减排方面有所设计,比如支持自愿减排交易机构的建设、开展绿色信贷的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及绿色股权的投融资服务。绿色金融是“两区”建设落实落地绿色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抓手。
协调。作为新发展理念的内生特征有三方面内涵:城乡协调、区域协调和产业协调。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在城乡以及区域协调方面做得十分成熟。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了北京头部经济特色,利用天津滨海新区临港临渤海的便利国际贸易交通优势和河北制造业的产业优势,打造京津冀联合互动模式,推进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与此同时,“两区”建设在产业协调上强调产业的集聚,就是要通过形成“拳头产业”,特别是医疗、教育、文化、航空这四大产业,形成一个现代服务产业集聚的开放平台。
开放。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5月31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北京市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了全产业链的开放,指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一是,在加速数据要素化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形成数据的标准化,从而开展进一步的分级管理、等级评估。二是,加大包括增值电信业务在内的对外开放,增加数据开放的共享力度。
共享。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为基础,最终目标即实现共享。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正进一步构建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力图打造成为同深圳一样的创新城市、数字之都,北有北京,南有深圳,真正实现北京的“四大中心”总目标。
通过落实落地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抓紧内外循环联动。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通过改革来带动发展,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的开放,毫无疑问是落实落地外循环的主要的工作,同时紧密地调集各类生产要素,形成一个国内统一的大市场。
《新理财》:首都对外开放高地的建设对全国经济发展有何作用,有哪些重点值得关注,以及有哪些经验是值得复制和推广的?
余淼杰:北京自贸区相较于全国其他二十个自贸试验区的三个最大特色分别是数字贸易、服务业经济以及金融开放。这也使得北京自贸区独树一帜,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走在前列。
北京“两区”建设的重点功能有以下几点:总部经济、数字贸易、现代服务、绿色国际金融。这样的主打特色决定了北京作为“四大中心”在全国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并在全部二十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脱颖而出。每个城市或地区都有自己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经验特色,我们说关键还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下,要依托各地特色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一些具体的落实落地机制、组织保障等方面可以复制和推广北京“两区”建设的经验。
来源:《新理财》政府理财杂志2022年6月刊
作者: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