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a Interviews

《中国青年报》专访余淼杰:中国经济挺得住,贸易全球化趋势不会变

“上半年2.5%的经济增速来之不易,也是比较客观实在的”。7月18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说,在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下,上半年交出的“成绩单”,“让大家看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我国经济上半年运行情况:国内生产总值(GDP)562642亿元,同比增长2.5%。进入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将会如何发展?余淼杰说,若疫情得到较好控制,“估计下半年经济增速会相对比较快,或将达到4-4.5%的增速,我国经济本身是乐观的”。

7月21日至23日,世界青年发展论坛将在北京举办。届时,余淼杰将在“就业创业主题论坛”上与其他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全球经济新趋势以及新经济催生的就业新机遇。

全球经济滞胀,我国经济能挺住

尽管我国经济相对乐观,但放眼全球经济,却不见得乐观。

余淼杰谈到,当下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货膨胀率较高,经济增速较慢,已经进入了滞胀阶段,这也可能会导致其他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出现滞胀,“这种状态对经济造成很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是阶段性经济危机到来前的一种预示。过去几年,经济危机并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时不时就来一次,我们也应当做好思想准备”。

事实上,我国经济就是在风雨考验中不断壮大,优势特点也在不断显现。“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要注意加强经济安全和经济独立自主。经济好的时候‘同甘’可以,但经济不好的时候,‘共苦’就免谈了。”余淼杰说,如果全球经济真的进入了最差状态,我国经济依靠内循环,形成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也能够促进经济良性发展。

这正是我国经济独有的全产业链特征发挥了作用。

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国家。与此同时,余淼杰认为,我国产业体系出现的集聚现象也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很多工业城市并非面面俱到地发展所有产业,而是有自己主导的‘拳头’产业,由此实现产业集聚。”他举例说,比如广东深圳、东莞的机械电子产业,潮州、汕头的玩具产业,河北邢台的羊绒产业等,都有产业抱团的特征,“这也给经济增长增加了很多韧性,让我国经济能够行稳致远。”

“企业应当主动融入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洪流中。”他谈到,当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再是低廉的劳工成本,而是构建了统一的全国大市场,实现了规模经济递增。

余淼杰认为,上半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的政策中,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挖掘、发挥我国巨大的内需潜力的任务将是最重要的,“这关乎我国经济的行稳致远,也将是我国经济最重要的一个增长源泉”。

2022年已经过半,余淼杰研判认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速一定会比上半年更好,全年经济增速或将达到3.5%左右。此外,受国内疫情散发和国际环境形势影响,人民币处于相对贬值的状态,到下半年尤其是秋冬季,人民币或将升值,汇率重新回到6.5左右。

中国企业要考虑如何“走进去”

一系列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在余淼杰看来,在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主体,是成功实现内循环的关键,但绝不是关起门来运行,我国经济‘外循环’的支撑潜力仍在。

“尽管出现了许多全球化的‘回头浪’,但贸易全球化的方向和趋势没有变”。他举例说,生产一个复杂的产品,不同的零部件由不同国家或经济体进行专业化生产、包装,并卖到全球各地,“这样,全球化的两个核心特征——生产的地区化和贸易的多变化,并没有因为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欺凌行径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充其量提升了贸易成本”。

余淼杰认为,如今贸易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已发生深刻变化,“原来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为主,现在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态势,即以美国为中心节点的北美自贸区、以德国为中心节点的欧盟区和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亚太经贸区,三者并非孤立,而是在谋求更紧密的联系”。

在全球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正处于全新时期。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总额连续5年全球第一,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对此,他谈到,“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是大势所趋,很多有远见的企业都愿意去海外投资”。

不过,余淼杰提醒说,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出海投资,要避免拔苗助长。“必须要等到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力等,超过一定规模之后才可以出海,否则成本高于收益,不见得是好事情”。

对于已经“走出去”的企业,他认为,当下更重要的是“走进去”。中国企业出海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却被一些国家反面宣传为“掠夺当地资源”,对此,余淼杰说:“出海的企业还可以在当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比如修公共汽车站等,花费不多,但特别有助于促进宣传,真正做到民心相通,消除误解”。

此外,余淼杰还谈到,出海投资的目的地选择也大有文章可做,“比如,在落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时,要对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有所侧重”。

他进一步解释说,因为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存在太多地缘政治因素,如阿富汗事件、俄乌冲突等,所以企业投资时考虑这些因素,简单进出口为主的经贸合作方式更合适。“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企业不仅可以贸易进出口,还适合直接投资到东南亚国家,甚至更远的非洲国家,在这当中,生效已半年的RCEP协定也将成为有力支撑”。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记者:孟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