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ents & Opinions

余淼杰:还有哪辆马车能拉动中国经济?

新鲜出炉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深化改革,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但俗话说,知易行难。如何再找出经济的新增长点保持增长、而且是利民宜居的“绿色”增长呢?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拉动经济如同程咬金的本事一样,只有三招:消费、投资、出口。但在今天,还有哪辆马车能拉动中国经济呢?

既然是大问题,不妨先看下大格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改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分工的价值链位置。危机之前,全球的经济格局基本是美欧致力于新产品研发、日本韩国着力于核心零部件和重要中间品生产,中国及其他新兴工业国家则承担着世界工厂的职能,负责产品的生产装配。

所谓“人多好办事”,中国因人口禀赋丰富,通过发挥其比较优势大量出口劳力密集型产品,在2009年已成为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但危机之后,中国的出口优势已经不再明显。2014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仅为4.9%,远低于其预期目标。受出口拖累,中国经济增长更是30年撞底,只有7.4%。从而告别35年高速发展黄金时代,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

是金融危机造成外需疲软从而导致中国近年出口不力吗?如果金融危机是原罪的话,那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的出口应该也恢复并继续保持着危机前的增速。去年欧美各国已从金融危机中复苏,美国的经济更是取得了增速2.4%的不俗佳绩,外需并不疲软,但中国出口的增速却创今年新低,可见外部市场大小并不是主要原因。

出口不力主要还是两个原因导致。第一,是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目前在深圳东莞招个普通蓝领工人,工资已经达到3000元(人民币,下同,659.53新元)左右,是非洲埃塞俄比亚的十倍,同时也远高于越南、孟加拉各国,中国在劳力成本上已没有比较优势。所以,中国在纺织品衣服鞋帽等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不断为东南亚国家蚕食、瓜分。第二,是中国国内本身的结构问题。中国的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风电、石化这九大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如没有新的出口市场,有限新增外需最多只能消化其中部分存货,但断难继续通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不过,今天的中国,环境污染已经很严重了。哪怕过去靠出口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老路还可以走,自然环境也不允许了。记得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力作《傲慢的希望》(Audacity Hope)中提到,他小时候生活在印尼,那时候印尼老百姓为了有份工作可吃饱肚子,愿意忍受在焚烧垃圾的地方整天工作。但此一时彼一时。高污染的增长在今天的中国断不能再继续,看看北上广一线大城市的雾霾就够明白了。

那么,能否靠消费来拉动内需从而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呢?理想的状态是学欧美之路,通过培育国内市场、拉动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如果经济不景气,市场不能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或是不能给原有雇员提薪,那么消费者哪来的额外收入去拉动消费呢? 再者,美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并不适合中国。2014年,美国人均收入是5万3000多美元(7万2340新元),中国则刚达7500美元,就算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也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左右,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并不现实,相反,反而可能会因为过度强调消费,忽视技术进步而陷入象拉美、马来西亚、菲律宾那样的“中等收入陷阱”。想学欧美通过消费拉动内需,恐怕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这样,投资拉动似乎成为三辆马车中唯一可行方案了。但是,如果国家照样投资基础设施相关的上游产业,则又会产生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经济有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

所以,通过投资来拉动经济,同样也需谨慎。那么,还有哪匹马车能拉动中国经济?笔者以为还是要靠出口和投资一起合力来拉。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如何投?由谁投?问题的关键不是要不要靠出口,而是如何深化开放来促进出口。具体请容下回再述。

(作者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

文章来源: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