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并致辞。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目前)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后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和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此起彼伏,层出不穷。与有些国家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不同,中国一向坚持扩大开放,强调推进贸易全球化,促进贸易便利化。事实上,扩大开放,增加进口利好中国经济。同时,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利于“一带一路”沿路地区的经济,也有利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扩大开放有利于中国经济
中共十九大提出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重点工作之一是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而构建开放新格局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在于扩大开放,增加进口。扩大进口利好中国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扩大进口能增加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品种,符合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崛起后消费结构的趋势。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达9400美元,部分省份特别是三大直辖市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一万美元,基本达到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先富起来的居民对消费品种多样性和消费品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客观上要求国家增加更多的进口。
第二,从国内居民的消费结构来看,扩大进口提高了居民福利。对中方而言,增加进口虽然会减少贸易顺差,但目前中国已有三万亿外汇储备,每年过多的外贸顺差也给国内造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所以,适当地减少贸易顺差有利于中国宏观经济。从微观层面来看,更多的进口带来了更多可供中国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种类。同时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会降低国内的消费品价格来保持在竞争中生存,这将提高老百姓的真实收入和福利。
第三,增加进口有利于提升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当然,进口增加对一部分企业、行业会造成冲击,但从长期来看,企业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质量。事实上,进口品除了最终消费品之外,还包括中间品和资本品。一方面,企业可以从进口的资本品中吸取先进的生产技术,边干边学,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一方面,通常从欧美日进口的中间品技术含量都比较高,如果企业在生产中能与国内中间品相结合,则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熊彼特效应。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从“一带一路”贸易伙伴,特别是东盟国家多为进口原材料、中间品,这样中国进口关税的下降、贸易便利化的推进相当于降低了中国企业的进口成本和生产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也是贸易全球化的获利者。
第四,全面开放还包括金融服务业方面的进一步开放,比如放宽外资银行准入,降低外资银行股本比例限制,进一步鼓励外资银行、保险、咨询业投资国内市场。不言而喻,开放金融服务业有利于国内居民,也为中国金融业带来更多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金融服务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放开金融服务业准入并不会产生所谓“狼来了”的负面效应。中国金融机构尽管在国际业务经验、内部管理水平与外资金融机构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但在国内市场独有的文化认同优势、丰富的本土经营经验,会使之在外有压力之下,激发更多的内在动力。
事实上,今年4月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就指出中国要继续扩大开放,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并强调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主动扩大进口等四个方面做好扩大开放。
紧接着,5月30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扩大开放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实处,从诸多方面提出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即,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已明确的取消或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
二是对标国际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将于2018年7月1日前完成修订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并将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权限下放至省级政府审批和管理。
三是要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权假冒、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
四是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示范带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五是完善和用好信贷、用地、社保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最后,继续降低关税。例如将汽车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25%降至15%,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20.5%降至8%。
“一带一路”倡议利好世界经济
近期,中国提出要对“一带一路”相关经济体直接投资预计达1500亿美元。5年之内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要在目前的基础上翻一番。力度之大,不言而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对沿线国家经济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正面作用。
第一,就投资类别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多为绿地投资,具体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基础设施类投资,例如中铁建和中信联合在北非修建了长达1216公里的高速公路,该公路西起摩洛哥,横跨阿尔及利亚,东达突尼斯。此类投资大大改善了东道国的基础设施,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中国劳力密集型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利于东道国经济。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劳动力工资大幅上涨,劳工成本明显增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相对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已经没有比较优势。目前,已有近2000家中国民营企业到非洲去投资,并雇佣了大量本地工人,帮助当地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第三,中国提出重要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包容可持续发展。中国将为沿线经济体提供一万个来华研修和培训名额,培训他们使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管理经验。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事实上, 早在2015年在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就倡议设立南南合作和发展学院,促进南南国家深度合作。2017年,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设想已经成功落地。在中国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办成立了南南合作和发展学院,并已经完成了两期招生,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的48名学员在北大攻读国家发展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有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部长等。
第四,“一带一路”倡议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则为“一带一路”提供了流动性资金的支持。最近的研究发现,货币互换协议对双边贸易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其结论是:中国与相关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显著提高了中国与该国之间的贸易值,并且互换规模越大,相应提升贸易值的作用也越大。
总之,实现贸易全球化,推进自由贸易,积极扩大进口,积极做实“一带一路”的工作,争取“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合作共赢国际环境,就能够大力促进和推动中国经济和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
余淼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
文章来源: 今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