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拜登政策本质依旧是美国优先,美国未来面临许多挑战
拜登上台之后,会推翻特朗普的绝大多数政策,特别是在全球化这方面。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单边主义,拜登政府的核心是重塑美国国际形象,虽然也会强调美国优先,但是不会像特朗普那样赤裸裸。未来,拜登政府会重新加入到美国主导的多边经贸合作或区域经贸合作中,从具体的组织来看美国会重新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WHO、巴黎气候协定;美国也会重新提出对部分全球化组织改革的方案,比如改革WTO力求美国的新规则,能在WTO内部通过。包括劳工、环境、国有企业、市场经济、汇率操纵这些议题的界定方面,美国会重新考虑。对这些议题的界定,拜登政府会比特朗普政府更灵活,做到相对比较公平,因此我判断它会重新激活WTO的活力。但即便如此,WTO作为一个全球经贸合作的重要机构,它的作用在拜登的时代也是会下降的,这主要是因为区域的经贸合作已经方兴未艾取代了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主重要方向。从本质上来讲,拜登政府依旧是奉行美国优先政策。
从宏观上来看,拜登政府首要任务是控制住新冠疫情的蔓延,使到美国受新冠疫情的打击程度下降。其次,辅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然后回归全球化。拜登政府的目标是保证美国每年有2%的经济增速。
从微观角度看,拜登政府的财政政策会以增税为主,这与特朗普的减税政策不同。拜登政府的增税政策有两个角度解读,第一增税可以减少财政赤字,一定程度上缓解美国的财政压力。但是增税的力度,还是取决于税基和税率之间的比较,取决于拜登政府选择拉弗曲线上的哪一个点为政策目标。第二增税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拜登政府主要是对美国富裕阶层增税,美国目前富人的最高税率是37%左右,拜登政府会将这个税率提高到41%左右和奥巴马的时代差不多。总体来讲,这个政策将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因为美国目前贫富差距非常大,前10%的人占据了70%的财富,非常容易引起社会矛盾和社会割裂。拜登政府的增税政策积极意义大于消极的意义,有利于降低收入差距。有的观点认为对富人增税会影响到富人的工作积极性,其实富人对增税是不敏感的。
货币政策依旧会走量化宽松的路子,保持美元处于相对“比较软”的状态,换而言之,美元相对美元人民币长期来看将处于贬值的趋势。我在2019年底时就已经预测过,人民币在三年之内到达6没有问题。那时很多人不相信,现在已经到达了6.5左右了,所以在剩下两年之内甚至一年之内,人民币都有望触及到6这个水平。近日拜登政府宣布的1.9万亿美元的新冠疫情刺激计划对稳定美国经济,拉动美国经济的增长特别重要。这让我想起2009年,奥巴马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折算人民币其实也相当于四万亿人民币了。短期内通过这种凯恩斯式的经济刺激,是能够激活美国经济,但我们也要注意到美国经济还会出现很多挑战。比如,未来美国货币政策依旧会走量化宽松的路子,但是选择菲利普斯曲线的哪个位置?政策决策者必须面临高通胀和低失业以及高失业和低通胀的徘徊。在格林斯潘时代美国政府比较好地处理了这对矛盾,这对拜登政府也是一个挑战。我认为拜登政府也会在这两者间相对取一个平衡值,失业和通胀都不要处于一个太高的位置。还有一个挑战也是美国必须面对的:金融脱离实体。美国的金融泡沫不断积累。2008年后美国的金融监管尽管做得好一些,但不代表没有泡沫,实际上泡沫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美国还是有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的。
拜登政府的产业和实体和区域政策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是新能源政策,第二是拜登政府对待蓝领工人的态度。对新能源政策的讨论在于,新能源政策会不会对原油价格造成冲击,我认为是不会的。拜登政府的核心是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实现对传统能源的逐步替代。但是,这不会对原油价格造成冲击。第一点是拜登政府的新能源政策只是使美国对原油的需求相对变少。但是除了美国以外,其他经济体对原油的需求依旧是强劲的。第二点是从目前来看影响原油价格的主要取决于供给端而非需求端。目前原油并没有大量开采,因此新能源不见得导致原油价格明显下跌。第二拜登政府对蓝领工人的政策也值得一些笔墨讨论。全球化使美国许多传统行业如汽车产业等受到了冲击,因此这些传统行业企业的破产率,员工的失业率的都相对比较高。对待这些蓝领工人,拜登政府可能会采用TAA(Trade Adjustment Assistant)政策进行扶持。意即,如果该产业受到了国际贸易的冲击,政府会加以补贴。第三短期内拜登不会对美墨加三国协议(USMCA)进行调整。拜登政府肯定会废除掉美墨的边境墙,扩大墨西哥移民的灵活度,放松移民的进入难度,更好地打造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至于毒丸条款,即:如果任何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协议的话,该协议自动失效。我认为拜登短期内也不会被除掉这些条款,他可能更多地是在考虑的是如何拆掉美墨边境墙,促进美墨两国经济的更深度融合。
二、欧盟面临的选择不是中、美二选一,未来中国要深入和东盟、欧盟的关系
在进出口方面,对中国今年未“按约完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责任不在中方。按照协议中国2020年应该在2017年基数上进口不少于767亿美元,2021年在2017年基数上进口不少于1233亿美元。2020年中国完成度大概是45%,我认为责任不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第7.6条其他规定,如因自然灾害或其他双方不可控的不可预料情况,导致一方延误,无法及时履行本协议的义务,双方应进行磋商。疫情是最大的不可抗的因素,在遭受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中国不但没有停止进口,反而努力扩大进口。之所以今年中美贸易顺差上升,主要是由于美国封国封城,需要大量中国的消费品,因此中国虽然扩大进口,但是由于美国同步地扩大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这也侧面说明了中国的贸易顺差是由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决定的,而不是政策或者关税的高低导致的。拜登上台后,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还是会继续执行,2021中国会积极扩大进口,中国今年有望完成在2017年的基础上扩大进口1233亿美元的目标,但哪怕如此,中美的2021年的贸易顺差依然会继续扩大,因为美国需要中国更多的产品。给定这个现状,我认为中美两国应该相向而行,争取能够签署中美第二阶段的经贸协议。如果要签署中美第二阶段经贸协议,我个人建议中国方面进一步积极扩大进口,我们要让拜登当局意识到,跟中国继续打贸易战的话,对美国是没有好处的。因此,另一方面我们要敦促他们取消掉现在仍有的对中国出口3700亿美元产品的税目。从目前现在来看,拜登也非常需要第二阶段的经贸协议,当然如果到了2023年底,假设中美签署了中美第二阶段经贸协议并结束的时候,中美是不是还能够签第三阶段经贸协议的话要打一个很大的问号,主要取决于中美两国经贸发展的态势,从长远看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依然是会长期的存在。
欧盟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第一,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另一方面欧盟仅次于东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欧盟在中美贸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对我们的产品征收高关税,中国也进行反制。反制之后,美国产品以更高的关税进入到中国市场,因此对中国的物价有上涨的影响。为了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中国就从欧盟进口相应的产品来降低物价上涨的压力。并且欧盟的产品和美国的产品,有很大的相关度,替代性很高,因此欧盟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拜登上台会进一步推进欧洲跟美国的自贸协定。但美国团结欧洲签署自贸协定的话,并不阻碍中国和欧盟继续全面推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对于欧盟来讲,这并不是一个两者取一的过程,因此不管美国跟欧盟的关系怎么样,中国和欧盟是一定要继续推进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另一方面中国跟东盟的合作应该进一步扩大。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都要继续推进,但是产品应该注重差异化。中国目前已经签署了RCEP与东盟国家有比较良好的经贸基础。RCEP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在投资方面,可以要求各个国家进行负面清单的投资。换言之,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容易进入到这些市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建议在海上丝绸之路,我们可以形式多样化,意即除了一般的贸易外,还可以进行投资。中国出口到东盟的产品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居多,有一部分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未来,可以把握东盟国家工资较低的优势,将中国劳动力密集产业转移到东盟国家去投资建厂。在陆上丝绸之路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以贸易为主,投资为辅,因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地缘政治形势比较复杂,这也会涉及到投资的安全以及回报的问题。所以在当下的阶段,是以贸易为主,把产品卖出去或者买进来就好。对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方面,我认为目前要更多以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主。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这些是我们产能比较充裕的产业,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讲是非常稀缺的,同时这些产品也是发展基础设施所必需的投入品。这里会涉及到一个问题:这些国家是否有钱购买?我认为中国可以通过对这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无息或者低息的贷款,通过丝路基金以及通过在亚投行来支持这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两方的贸易。因此,目前区域经贸合作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要潮流。
但是,这并不代表全球产业链会脱钩,从全球的经贸地图来看,我们会看到以德国为核心节点的欧盟地区,以美国为核心节点的北美自贸区,以中国为核心节点的亚太经贸区三足鼎立,但是三足鼎立不等三者独立,也不是三足孤立,是相互相成的。比如中欧的CAI全面投资协定就是连接的中国和欧盟之间的两大经贸区,CPTPP的很好地连接了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所以区域化将会是一个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但区域化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全球化,换言之,全球化的基本趋势并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只不过从多边合作改成区域合作。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