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机遇和任务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机遇和任务
核心提示: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其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考察,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方向,作出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东北牢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摘要】东北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其发展关乎国家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东北考察,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指明方向,作出全面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东北牢记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关键词】东北全面振兴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东北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全局,2023年是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擘画新时代东北振兴新蓝图。东北全新出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奋斗中开新局,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如何扬长避短,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必答题”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东北考察调研,为东北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党中央为何如此重视东北振兴?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给出了答案:“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再次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的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统筹发展和安全。”可以看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证,东北作为拥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产业的重要老工业基地,唯有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扎实推进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目标导向,即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①。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所面临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既以目标为着眼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又以问题为着力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上持续用力,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二是坚持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但在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东北地区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不少挑战,亟须补上短板。三是坚持加大支持力度和激发内生动力相结合。2023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制定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党中央进一步推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在路上。对于东北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从供给面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一个统筹”“两个把握”“三个结合”的基础之上,东北振兴的机遇与任务已经十分明晰,关键在于能否把握住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对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更大成就,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东北全面振兴面临的四大挑战
第一,体制机制方面。长期以来,以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体制机制对东北地区有着深远影响,在企业、市场、制度等方面均有所体现。
一是交易成本亟须关注。实体经济降成本不仅要关注生产经营性税费方面的成本,还要关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不是直接取决于价格参数,而是取决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政府的各种规章制度等,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从调研来看,物流成本、物流效率、区域管理成本等因素使得东北地区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进程有一定延缓,进而放慢了东北地区融入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步伐。而推进综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有利于激发经济活力,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率。目前,东北地区现代流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尚不全面,进程仍需加紧,尚未在区域内部实现畅达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流通模式,东北地区的内在发展动力有待提升。
二是市场监管还存在盲区、死角。市场监管不力会导致一些领域存在市场准入壁垒,降低市场效率。若是市场监管重点领域存在薄弱环节,监管力度较弱、执法不严,将会直接制约市场发展提质的进程。对此,亟须升级市场监管形态,与时俱进进行监管体制改革,东北地区的市场监管模式略有滞后,市场监管范围不够全面,数字化的市场监管模式尚未健全,市场监管约束机制的高效性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第二,经济结构方面。经济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产业结构,高质量的产业结构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内生动力。东北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然而现阶段,东北地区的传统产业未能占据产业链的高端地位,劳动力成本优势发挥不足,附加值相对较高产业发展不够迅速,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仍需持续推进。
从产业结构的比重上看,东北三省一区的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2﹕40.3﹕52.5②,与全国平均水平6.2﹕38.7﹕55.1③相比,第三产业的比重略低,反映出“原字号”产业链较短、产品缺乏深度的挖掘和加工、产品附加值偏低的问题。东北三省一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以下简称为“R&D”)经费规模偏小,2022年的R&D经费约占全国规模的4.01%,R&D经费投入强度约为1.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4%④,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和未来产业等“新字号”产业的规模仍需扩大,应加速形成高效先进的数智化社会供应链。
从产业结构的质量上看,其一,东北三省一区2023年前三季度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为1.3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2⑤。产业链条长度不够完整、集群效应不明显,产业结构的协调性有待加强,加快形成上下游关联的集群式发展模式,是东北亟须解决的问题。其二,东北三省一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差距较大,发展不均衡,有待形成“以大带小、以小托大”的产业生产模式。
第三,对外开放方面。东北地区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接壤蒙俄、毗邻日韩,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亦是我国在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有战略地位和作用的枢纽中心。然而,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东北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度还有待提升。随着世界科技革命新高潮的兴起,技术密集型产品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产品,而东北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致其对外贸易总额偏低。2022年,东北三省一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19.1%,而同期全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34.8%⑥,说明东北地区亟需以产业结构的高质量转型升级支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第四,思想观念方面。思想观念短板是导致其他短板的内生原因,关系着能否建设良好营商环境,影响着东北振兴的进程。思想不解放、观念陈旧就容易导致对“市场的力量”“民营的力量”“中小微企业的力量”的认知不够深刻,行政效率相对较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较高,创新激励措施有限。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东北全面振兴的四大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的战略地位、发展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和重要部署,是对东北全面振兴的系统性谋划和战略性安排。东北地区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集聚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东北只要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必将为实现全面振兴增添新动能。
第一个机遇:把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东北地区在科教和产业方面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为推动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精神基础和有力的物质保障。从科教角度看,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实力雄厚,共有312所普通高等学校⑦。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蕴藏着推动社会发展的丰富潜在动能。打通高校与社会的连接点,建设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平台,可充分挖掘、激活科教和产业的优势,助力东北地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推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从产业角度看,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完整、工业基础雄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而东北地区的体系规模和全产业链优势在全国独一无二。以辽宁省为例,目前,辽宁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中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3500家,推进工业项目2000余个,总投资8000多亿元⑧,已成为推动辽宁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实脊梁。
第二个机遇:东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支撑作用。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实践路径是提振东北经济社会发展信心、夯实东北地区发展根基、强化东北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战略支撑作用的必由之路。一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东北地区应深挖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好劳动力成本优势。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关键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差距,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积极履职尽责,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奋力开创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这不仅是对黑龙江的希望,也是对东北的希望,为做好区域协调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东北地区要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即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再逐步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最终实现“双碳”目标。充分发挥东北地区风能光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风电、光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风光火核储一体化能源基地。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东北地区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第三个机遇:东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在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即要打好“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组合拳,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关于“对内开放”,东北地区积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依托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实现与国内其他区域的互联互通,进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关于“对外开放”,东北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牢牢抓住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机遇,努力推动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东北地区与国家重大战略衔接,推动东北地区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第四个机遇:在深刻而广泛的地缘政治变化中找到东北新的区位优势。当前,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不断滋生的地区冲突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挑战。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东北在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维护国家安全,特别是国防安全,是国家大局所需、东北职责所系,也是振兴机遇所在。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五项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全局高度,明确了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总体要求、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部署了“五项重要任务”,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高站位、高标准地推动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部署的“五项重要任务”落实落地,切实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当务之急。对此,东北积极对标对表,辽宁省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即努力将辽宁打造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着眼于战略与实操两个层面,聚焦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个方面,创新工作方法,提升破局能力,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第一项重要任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东北地区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即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其一,补齐、延长、增强“原字号”增值链。以原字号的补链、延链、强链为抓手,加快转向高附加值的生产模式,加速中下游企业集聚进程,全力扭转“炼有余而化不足”的局面,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其二,数字化升链“老字号”。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赋能、升级、升链,提升企业效率,培育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提高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投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三,数智化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先进制造业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进程,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培育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产业基地。
第二项重要任务: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压舱石”,东北地区将提升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提高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不断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智能化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合理优化资源使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因地制宜,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的特色农作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强化优势农业产业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三是做好市场导向和品牌建设,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提升农产品的品牌价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东北地区农产品与国内外市场的互通。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条件。
第三项重要任务: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其一,固本培元,在原有基础上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可从“天上”“地上”“地下”这三个“看得见”的方面和“看不见的”第四个方面着手。“天上”即增加东北地区与国内、国际其他城市航运直通的线路数量和往返频率;“地上”即延伸东北地区的高铁网、铁路网的长度,拓宽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的覆盖面积,在区域内实现东北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在区域外加强与国内、国际其他城市的互通;“地下”即加强油气管道的建设,在增加油气管道长度的同时提高油气管道密度;“看不见的”即加强东北地区通信数据网的辐射范围,降低东北地区与外界的信息互通成本。其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构建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进中日韩、中蒙俄更深一步的经贸合作,并借鉴先进经验,加强东北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对外开放合作向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与其他区域板块、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尤指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其三,切实深耕深挖《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第四项重要任务: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人口高质量发展,即要坚持以人为本,可以从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等数量的合理增长及人口素质、人口分布等质量的有效提升这两个角度进行优化。从人口规模方面来看,人口流入与经济发展之间呈现着正相关的关系。东北地区可通过全力加速经济增长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人口规模的扩大。从人口结构方面来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加大人才振兴力度,以有力的引才育才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健康水平、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从人口分布方面来看,优化人口的分布和流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人口的空间分布效率,提高人口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第五项重要任务: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制定实施透明、稳定的政策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下好营商环境建设这个“先手棋”,以优化营商环境为突破口倒逼改革加速度。首先,加快推动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缩小地区差异,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其次,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降低营商环境导致的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信息搜寻成本。最后,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增强经济活力,激发市场竞争力。
“相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一定能够重振雄风、再创佳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东北地区定能聚合内生动力与外在支持,把握“四大机遇”,必将顺利完成“五项重要任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走出具有东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振兴新目标,谱写现代化的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为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学者;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顾源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本文系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项目和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相关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新华社,2021年11月16日。
②⑤笔者根据公开数据测算获得。
③《2023年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国家统计局网站,2023年10月19日。
④《202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网站,2023年9月18日。
⑥《以高水平开放形成东北全面振兴的良好预期》,《人民政协报》,2023年9月19日。
⑦《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23年6月19日。
⑧《全省产业集群建设座谈会召开》,辽宁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