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当前位置: 首 页 >> 观点 >> 正文

余淼杰:六方面发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尽管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但我们现在依然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11月4日在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2023国际进口贸易论坛上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着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也面临着艰巨繁杂的国内改革,进入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应努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构建国际循环成为关键。  

在余淼杰看来,经济全球化的重点是贸易全球化,而贸易全球化的重点主要看两个指标:生产的地区化和贸易的多边化。从事实来看,即使贸易产品面临更多的贸易关税壁垒,但生产的地区化和贸易的多边化这两个特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对于当前的国际经贸格局,余淼杰认为,中国的开放发展推进了全球化进程,目前国际经贸格局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即以美国为中心节点的北美自贸区,以德国为中心节点的欧盟区和以中国为中心节点的 RCEP区。  

“三足鼎立并不是意味着三者完全孤立,事实上,这三者正在谋求更加紧密的两点合作。”余淼杰表示,欧盟区和北美自贸区正在谈判《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欧盟区和中国的《中欧全面投资协定》(中欧CAI)也正在有序推进。此外,中国积极加入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也涉及到了北美自贸区范畴。  

在此背景下,为打造一个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余淼杰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一是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当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中国出口企业不要只瞄准欧美成熟市场,应更加积极地开拓新兴国家市场,如金砖国家、中亚地区等。并且在向不同国家市场出口产品时,中国企业应根据目的地收入水平和现实情况提供差异化产品,在更好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增强竞争力。  

二是进口规模扩大化。从宏观政策上看,应持续扩大进口,降低关税,减少贸易成本。这样一来,更多产品可以进入国内市场,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若进口的是中间品,成本下降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以及地方财政利税的增加;若进口的是最终品,关税下降短期会带来竞争,但在长期优胜劣汰中会使得行业生产率上升,为行业发展带来利好。  

三是服务贸易特色化。中国已经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服务贸易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应从扩总量、调结构、树特色等方面努力。从总量上看,日前发布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2》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总额达到8891亿美元。这一数据和美国的服务贸易总量还有一定差距。从结构上看,中国服务贸易在主要产业方面逆差较大,如教育服务是逆差最大的产业之一,应采取措施扩大服务贸易顺差;随着国门开放,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应得到更多国外游客的青睐,但软设施做的还不够,旅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从特色上看,应找到中国服务贸易产业的比较优势来树立特色,如中医药产业就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四是对外直接投资深度化。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走出去”已经做得很成功。但中国企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走上去”。走进去指的是企业“走出去”后要做好民心相通的工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感。“走上去”则意味着对外直接投资要重质量,在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要重视技术等各方面的提升。  

五是地区经贸合作层次化。目前中国正在推进加入CPTPP进程,但因其成员国多、情况相对复杂,短期内实现较为困难。从要素开放到制度开放,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也很重要。中日韩三国地缘近、优势互补,扩大中日韩经贸合作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地区产业链合作。  

六是“一带一路”差异化。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已经进入到下一个十年,未来,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向东加强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应“两头并进”,一方面向北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另一方面考虑加强和中东、西亚、北非的经贸合作,特别是推进跟伊朗、沙特和埃及等的自贸区建设。如果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发展,就可以构建东北海陆大通道,重塑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