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合作论文被经济学中文核心期刊《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接收发表
近日,辽宁大学余淼杰教授与北大新结构研究院副院长王勇教授、长聘副教授徐铭梽、博士生杨伯烨的合作论文《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基于结构模型下量化最优补贴政策的分析》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5年第8期作为首篇文章发表。
论文摘要:
自我小循环、封闭小市场的“行政区经济”格局,叠加地方政府主导型产业政策的实施,是当前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要障碍。回答“如何从‘行政区经济’出发有效地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一问题意义重大。本文指出“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方式相比于“行政区经济—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方式,在带来足够的福利收益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因而是可行且更优的建设方式。本文通过构建量化结构模型考察了补偿规模经济外部性的生产补贴,并以最优补贴来研究产业政策有效性,分析其在“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统一大市场”三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和“经济区经济—统一大市场”两个阶段都能明显提高中国的福利水平。“经济区经济”通过缓解配置约束效应及多边竞争效应,使规模经济效应有更大发挥空间,带来更大的福利改善,并且在中央转移支付的配合下,能促进区域共同富裕。“统一大市场”则进一步缓解配置约束效应,并彻底消解了多边竞争效应使补贴的福利效应达到最大。
作者介绍
余淼杰,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系联合国国际经济学会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辽宁省纪检监察协会副会长,辽宁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辽宁省社科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学及中国经济发展。曾在 Economic Jour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外顶级、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超200篇,出版中、英、德文专著、教材、时评随笔34部。任经济学国际顶刊Economic Journal副主编(亚洲首位)、国际著名学术期刊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副主编、商务部《国际贸易》名誉主编、《辽宁大学学报》主编、《日本研究》主编、《长安大学学报》执行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研究》等超过20个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编委或客座主编。是全球经管类前1%高引论文经济学者,独著论文被评为经济学全球顶刊Economic Journal自1891年创刊以来研究中国经济最具影响力的三篇论文之一,是迄今为止唯一独立获得“英国皇家经济学奖”的华人学者。
曾获得教育部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次)、吴玉章人文社科研究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五次)、刘诗白经济学奖(两次)、胡绳青年学术研究奖、全国贸易发展研究奖、中国青年经济学家奖、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就奖、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多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等。是首届青年长江学者(2015年)、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财政部“中美研究智库联盟”理事、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名誉教授、俄罗斯联邦财政金融大学国际顾问理事。被联合国、亚洲发展银行、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参事室和多个地方政府聘为专家顾问,被专门邀请到联合国总部做中国经济发展报告。
在北大百廿校庆中,作为优秀中青年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专门接见。作为国家杰青25周年优秀代表参加时任总理座谈会。2024年作为全国人大青年代表团成员访问俄罗斯联邦议会。作为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列席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作为中方高水平大学校长代表出席中意校长论坛和中白校长论坛。
王勇,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于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与世界银行。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硕士,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学士。主要研究兴趣为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宏观发展、中国与印度经济、新结构经济学。论文发表于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Research Policy等国际学术期刊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高水平期刊。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SSCI)共同主编,Economic Modelling (SSCI)副主编,Latin American 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 副主编,VoxChina 编辑部成员, China Economic Review,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经济学(季刊)》等期刊特邀编辑。担任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等机构的顾问,新结构经济学研究联盟秘书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发展经济学分会副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特聘教授、辽宁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新结构经济学思与辩》《新结构经济学新在何处》《产业政策: 总结、反思与展望》《新结构经济学研习方法》《论中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溯源与经典文献》《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区域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与案例》等。
荣获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首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Franklin最佳教学奖。曾主持承担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中宣部等多部政策课题,并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徐铭梽,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长聘副教授,2023年国家自科优青项目获得者。在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顶尖期刊发表SSCI/CSSCI论文25篇,涵盖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与计量方法等领域,参著学术专著1部。研究成果吸引了诸如《华尔街日报》《CNN新闻18频道》《政客(Politico)》等海内外知名媒体的关注。
教学方面,独立承担课程19门次,累计授课864学时,覆盖本科、硕士与博士培养各阶段,系统讲授研究生课程《高级计量经济学II》《国际经济学中的定量方法》《国际贸易》,以及本科课程《新结构应用计量经济学》,注重理论深度与实证方法的结合。其中,《高级计量经济学II》为学院计量体系核心课程,《新结构应用计量经济学》为本科阶段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创新。已指导研究生毕业5人,现指导10人,学生多进入高校、政府与研究机构任职。作为新结构实验班2021级本科班班主任,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早期培养,所带学生已有5人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流高校,体现出良好的人才培养成效。
杨伯烨,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博士生。
引用本文(点击查看):
余淼杰,杨伯烨,徐铭梽,等.行政区经济、经济区经济到全国统一大市场——基于结构模型下量化最优补贴政策的分析[J/OL].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21[2025-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