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余淼杰文章《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社会科学报》发表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余淼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和必然结果,作为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现代化的共性如何理解?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的,一个是社会的。经济、社会民生的一些指标应该是放之四海皆准的,这也是衡量我国是否进入现代化的标志。当然,其中也有中国式的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楚地指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应该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外资、外贸都处于全球第一的态势下,中国式的现代化跟一些小型经济体是不一样的,小型经济体可以比较简单地融入经济全球化中,这有助于它迅速地实现现代化,但是中国不能。应该如何发挥优势?我们应该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引领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此来发挥我国的市场优势。  

换言之,就是以双循环作为抓手,来推进中国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外循环和内循环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当一个国家规模变得更大的时候,它一定会成为工业品的净出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把内循环和外循环联系在一起,市场规模扩大首先服务于内循环。另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还体现在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上,包括资本、土地、能源、数据等资源的统一,打破地区壁垒,允许各种要素自由流动。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现在强调的五大新发展理念正是从不同角度解释不平衡、不充分。要解决对物质文明不断增长的需要以及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就必须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新发展理念。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做到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要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立国为民,一切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人民,守江山守的就是民心,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的共同目标。实现共同富裕不是简单地吃大锅饭或者劫富济贫,它是高度发展的共同富裕,是提升低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使低收入群体和中等收入群体更接近高收入群体。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最终目标是所有人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特别强调,共同富裕是机会公平,不是简单的结果公平。勤劳致富是重要的手段,具体就是通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体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是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根本执政理念写进党章的唯一政党,还是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根本目标写入宪法的政党。保护生态环境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要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提升非化石能源占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要在八年时间内由目前的15%提升到25%,任重而道远。怎么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写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坚持先立后破,必须把新型的可再生能源“立”起来之后再逐步降低传统的煤炭,等等。不是先放弃石油、煤炭的方式,那样可能会不利于经济发展。  

在绿色理念中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我们强调在国际的谈判中一定要各国共同来承担、分别来负担的基本观念。我们要长期坚持两个基本理念,一是碳排放不是看某一年、某一个时刻,而是可累计的概念。可累计的起点是工业革命以来,至少是1870年到今天。二是人均的概念,这是关于绿色的理念。这个理念也得到了世界各个主要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并被作为基本的原则在推广。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时代的主旋律,这是在2021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次强调的。党的二十大对我们现在所处的全球化也做了探讨,我们依然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两个核心指标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特征并没有因为一些国家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或者贸易多边经济产生根本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理念,把构建新开放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构建新开放格局包括出口规模的多元化、进口规模的扩大化、服务贸易的数字经济化以及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只是走出去,还要走进去,更加要走上去,坚持贸易全球化,才是和平发展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