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杂志|余淼杰:实体为基,融合创新——解读“十五五”规划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接受《商学院杂志》的采访,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实体经济的“三化”升级
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余淼杰指出,《建议》延续了对实体经济一以贯之的强调,将其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在此基础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更为明确和前瞻性的部署,核心在于推动产业实现“三化”升级,即智能化、绿色化和融合化。
其中,“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提法是持续性的战略方向。而“绿色化”和“融合化”的并重强调,则构成了本次《建议》的显著新意。特别是“融合化”方向,凸显了跨领域、跨产业的深度整合,是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
实体经济上,全会提出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五个抓手,其中制造强国是根基,目标是提升产品质量,具体在“天上”(航天)、“地上”(交通)和“看不见”的网络服务实体经济,由此构成了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框架。
同时,《建议》一以贯之地强调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双轮驱动战略,明确了以人工智能(AI)、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IT)、高端装备和量子技术等为重点的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的新平衡
全会提出,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余淼杰指出,《建议》明确了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作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根本点,强调了市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增进民生福祉。同时,《建议》创造性地提出了“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的全新概括。这一提法是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投资于人”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余淼杰举了个例子,假如当前政府有5亿元公共资金用于投资,这笔资金可以用于1公里的地铁建设,也可用于人才培养。在当前阶段,投资地铁相对而言是“锦上添花”,而培养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此时的边际效应更大,促进经济发展的效应更大。
最后,余淼杰指出,《建议》对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进行了清晰的辩证统一阐述,即用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同时用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他认为,这一论断超越了传统西方经济学中“需求创造供给”(凯恩斯主义)或“供给创造需求”(萨伊定律)的单一视角,明确了我国经济发展中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协同互动关系。他表明,未来的经济发展将是一个良性循环:通过挖掘和创造新的需求(如绿色消费、数字服务),来激发和引导产业升级(新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