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访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访谈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访余淼杰|新质生产力推动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中国经济时报发布了对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的采访,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新质生产力推动一季度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296299亿元,同比增长5.3%,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开局良好,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较好基础。其中,新质生产力在此间表现出的一系列成效值得关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全国上下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助力经济稳健前行。接下来,要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继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此为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尽显积极带动成效  

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一词的热度持续攀升。在积极、主动作为之下,蓬勃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带来了积极成效,并直观地体现在一季度经济数据当中。  

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2023年四季度提升2.6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2023年四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同样带动新产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9.2%,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0.1%,与光伏相关的多晶硅、单晶硅产量增速仍高达50%以上。此外,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分产品看,充电桩、3D打印设备、电子元件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1.7%、40.6%、39.5%。  

“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地积极布局,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正带动新产品顺应市场需求实现快速增长,这也正是中国经济寻求高质量发展所迫切需要的。    

一季度新质生产力展现出的积极成效,正是各地积极布局新兴产业的正向表现。在余淼杰看来,从目前趋势看,全国各地正瞄准放大各自的比较优势,企盼实现合力发展,以此确保新质生产力发挥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用。    

继续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新产品不断涌现的背后,符合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的客观规律。现阶段,由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继续发展和应用,正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由此也为新投资、新基建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奠定前期基础。  

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在此基础上,一批新的基建加快落地,包括5G基站等。与此同时,东数西算、光纤通信等一些新基础设施也在加快落地。  

“数字经济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布局相关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着基础支撑作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我国而言,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优势,“这一过程需要聚集更多科技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区域和城市,优先布局包括5G等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在内的硬件设施,助力算力水平和能力共同提升,继而实现数字经济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2022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11.4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已达9.4%。在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的宏观背景下,数字经济之于举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作用亦将与日俱增。  

在汪浩看来,更加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也是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必然要求。因为新质生产力更加注重高效性和智能化,而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有助于提升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只有不断实现高效、智能的生产方式,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汪浩说,依托于此,也将让我国拥有的雄厚制造业基础更好“牵手”技术创新资源,助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广泛、优质布局。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