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访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访谈 >> 正文

《川报观察》专访余淼杰:建议四川争取建设内陆自由贸易空港 在开放“高原”上起“高峰”

“总体形成‘高原’,但没有‘高峰’。”10月27日,四川高质量发展决策咨询(北京)恳谈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余淼杰对四川打造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提出了方向和建议。

他认为,无论是“立体开放”还是“四向拓展”,都不能平均用力,而应该找准“牛鼻子”,在开放“高原”上建设新的开放“高峰”。

记者:对四川来说,培育开放的“高峰”,应从哪里入手?

余淼杰: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开放阶段,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开放格局。在国家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中,我认为有三个重点,第一是自由贸易港,第二是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就是开放经济新体制试点。其中,前两个是重中之重。

我认为自由贸易港并不只是一个狭义的海港,它也可能是空港,比如说在东部的海港和河港,可以和西部和中西部的空港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跟陆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促进中国更高层面的对外开放。

自由贸易港建设与自贸区有相同也有不同。国家对自由贸易区的设计,就是可复制可推广,但自由贸易港更可能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在西部几个城市里,成都拥有建设自由贸易空港的绝对优势,成都拥有双机场,机场客货运吞吐量都较大,具有“硬实力”。自由贸易空港有望成为四川开放的“高峰”,对四川的对外开放将是重大利好。

记者:开放“高峰”有了,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

余淼杰:中国-东盟十国自贸区是目前全球人口最大的自贸区,经济第三大的自贸区,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国—东盟自贸区经贸合作的主要区域,其次,澜沧江-湄公河经济带是推进与澜湄六国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

对四川来说,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打造“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十分必要,而要找到开放的突破口,南向、东向是重点,有利于四川更好对接“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建议四川主动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重点培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大型支柱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川报观察记者 寇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