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访谈

当前位置: 首 页 >> 媒体访谈 >> 正文

《每日经济新闻》专访余淼杰:“自由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已为期不远

每经记者 杨欢 余蕊均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中国厅里,悬挂着一幅名为《互动的世界》的画作,寓意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70年来,新中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不仅让自身经济腾飞,也使全球其他经济体受益良多。
 
扩大开放的政策,正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8月26日,新一轮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形成了“1+3+7+1+6”的新格局,18个省份有望在“竞争性发展”中探索出更多的开放新举措。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余淼杰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处于深刻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积极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体现着我国开放的魅力、开放的信心和大国的担当,更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韧性。
 
他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国内市场是中国经济未来最大的潜力,它将取代‘劳工成本比较低廉’,成为我们在新时代最显著的比较优势。”余淼杰说道。
 
“点、线、面”逐步推进对外开放
 
NBD:站在开放的角度,您如何样理解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就?自贸区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余淼杰:首先,前面30年的成就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因为从1949年到1978年,尽管我们没有改革开放,但是国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一个门类齐全、品种完整、体系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为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前提。
 
从1978年到现在,我认为可以把“对外开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78年到1992年是广度开放,更准确地说是1978年到2001年;然后是到2017年,这是深度开放阶段;2017年以后,进入全面开放阶段。
 
我国对外开放的历程,实际上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放深圳等四个港口城市,这是非常明显的“点”的开放;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再次开放沿海14个港口,并划定6个经济三角洲,外贸开放由点推到线;1992年之后,在中部东部多个省份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也就从沿海一条线扩大到面。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家又先后设立了60多个出口加工区。
 
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2013年9月,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上海挂牌,之后陆续在广东、四川等地设立了两批自贸区,“1+3+7”的开放格局也是深度开放阶段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仔细看现在的18个自贸区,所有沿海的省份都包含进去了,也包括黑龙江、广西、云南这样的沿边省份,所以基本上也是一个点、线、面逐步推进的过程。
 
NBD:从上海一枝独秀到覆盖18个省份,自贸区建设持续“扩围”。您如何看待“多地开花”局面?它们能否在“竞争性发展”中试出更多开放新举措?
 
余淼杰:可以看到,目前基本上全部的沿海省份、直辖市都设有自贸区。中西部地区的河南、陕西、四川和云南等地也有了自贸区。中西部为什么是这几个省份设自贸区呢?我的理解是,这些地区有可能会建设自由贸易空港。当然,自由贸易港最重要的是海港,但也有可能包括空港,像成都、西安和郑州都初步具备建立自由贸易空港的硬件条件,假以时日是有可能建成自由贸易空港的。
 
对于18个自贸区未来能否在“竞争性发展”中探索出新的开放措施,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自贸区既要研究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些共性特征,也要根据当地的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出一些无需复制也不必推广的“个性”,这些“个性”就是各个自贸区独特的比较优势。比如沿海的有沿海的优势,沿边的有沿边的优势,内陆的有“陆上丝绸之路”的联通优势,从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出发,结合自身特性进行差别化发展。
 
临港若成功将为其他地区提供范本
 
NBD:在所有自贸区中,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非常特殊,根据此前公布的总体方案,其要打造一个“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您如何理解临港的特殊之处?它对于整个自贸区试验意味着什么?
 
余淼杰:把临港新片区打造成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在我看来,是因为目前的自贸区建设更多是从贸易便利化方面入手,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临港新片区的设立,不仅是要在贸易便利化上入手,还要在推进金融创新和人才要素流动两个方面发力。
 
在18个自贸区中,上海是非常独特且作出了特别突出贡献的一个。我们可以看到,它是唯一一个实现了三步逐步推进的自贸试验区(注:从2013年设立到2015年扩区再到临港新片区落定),如果临港新片区试点成功,那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模式将会是其他17个自贸区发展的一个方式,同时也可能是为下一步其他地区构建新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一个范本。
 
NBD:挂牌一个月来,临港已陆续公布“大礼包”,其中包括金融和人才等内容,有人把临港视为新时代上海发展的一张“王牌”。您认为临港可以从哪些方面加快突破,以更好地发挥“王牌”作用?
 
余淼杰: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创新、外国人才引进方面的确有很多创新,特别在金融创新方面,应该是着力构建5个中心,之前央行行长易纲也曾提到这5个中心,就是要把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金融资产配置中心、金融资产风险管理中心、金融资产技术创新中心、金融人才引进中心和营商环境服务中心。这些方面都是应该实现突破。
 
在外国人才引进方面,首先是要为外国人才提供绿色通道,不要有户口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对外国人才在薪酬待遇、家人落户等方面,也都应该积极配合,给予更为优惠的条件。
 
“自由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已为期不远
 
NBD:9月29日,上海自贸区将迎来挂牌六周年的重要节点,备受瞩目。您此前曾表示,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优先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为什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处于“优先级”,而非上海?
 
余淼杰:之所以强调“粤港澳大湾区优先发展”,是基于当时的环境,不代表上海不重要。
 
长期来看,共建“一带一路”必须两条腿走路,既要做好“陆上丝绸之路”的合作,也要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共建,两者不可偏废。但在短期内,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盟十国的合作,具有经贸基础良好、直接投资规模大、文化相近及有利于中国自身经济结构转型、推进区域合作等多方面的优势。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当前应该优先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而粤港澳大湾区是联接“海上丝绸之路”,特别是东盟十国的“桥头堡”,从这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很重要。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加快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当前国际经贸摩擦加剧,有一部分国家推行贸易霸凌主义、贸易单边主义,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背景下,推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尤为重要。区域间经济合作的一个重点就是RCEP,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东盟10+6”,16个成员国GDP总额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30%。一旦该协议签署,RCEP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联盟。
 
以上海自贸区为主的长三角地区,在推进与日本和韩国的经贸合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长三角跟日本一衣带水,和韩国也比较近,贸易便利,目前我们与日本、韩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均达到7%以上,所以,上海自贸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NBD:十年前,您曾公开发表过一篇《关起门来化“冰山”?》,放到今天来看,我们离“一个自由而统一的大市场”还有多远?自贸试验区如何加速“融化冰山”?
 
余淼杰:在当时,国内的贸易成本过高,区域间贸易壁垒过高,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地区间贸易壁垒大幅降低,贸易便利化大幅度提升,应该说,现在中国离一个“自由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已为期不远,甚至在某些层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的市场。比如从2013年到现在的18个自贸试验区,就在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贸易成本的降低,可以分成有形和无形两部分:一方面是有形的贸易成本,政府实施减税降费,比如交通,取消了许多高速公路收费;另一方面是无形的贸易成本。过去十年,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从互联到物联不断进步,让企业、普通百姓,做贸易都非常方便,类似电子商务中心贸易形态的产生,就极大地推进了贸易的便利化。
 
正如此前所讲的,一个庞大而完整的国内市场是中国未来经济最大的潜力,它将会取代此前劳工成本比较低廉的比较优势,成为我们在新时代最显著的比较优势。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