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商报》访余淼杰:中美贸易战和谈 谨防美故伎重演
■中国联合商报 记者 毕淑娟 北京报道
从今年春天到冬天,中美贸易摩擦已持续8个多月,其间达成共识又遭美方撕毁,尤其近期美方发出的不同声音,引发了外界对中美贸易合作前景的担忧。
12月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会晤并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并指示两国经贸团队加紧磋商,朝着取消所有加征关税的方向,达成互利双赢的具体协议。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商务部研究院区域合作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个共识符合中美两国乃至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为中美经贸关系指明了方向,也让外界看到了尽早解决问题的曙光。但特朗普是一个出尔反尔、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谨防其故伎重演。
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
两国元首决定,停止升级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包括不再提高现有针对对方的关税税率,及不对其他商品出台新的加征关税措施。两国元首还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取消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双赢。
余淼杰认为,这个会晤结果表明特朗普当局回到了中方希望的轨道上来,双方的共识也是以中国扩大进口的积极主张缓解贸易不平衡,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达成这个目标不是很困难,过高的贸易顺差也会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中方将根据国内需求,进一步扩大在农业、能源、制成品、服务业等领域的自美进口,有利于双边贸易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美国一方面担心通货膨胀的压力,所以不敢贸然对最后的2600亿的产品征收高关税。特朗普同意达成这个协议,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产品加征10%的关税,已经引起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也是美方的顾虑。”余淼杰说。
在余淼杰看来,对于特朗普而言,坚持让贸易战升级,恐怕美国经济接下来会面临一些不断恶化的困难,这可能会降低他的连任几率。如果在眼下能做出有意义、有成效的事情来,借助中国购买大量美国商品,为国内的下一轮经济刺激提供动力,这或许会有利于自己的目前的形势。
张建平认为,通过两国元首的会晤,用坐下来谈判、用理性的办法来处理矛盾和问题,这种做法实际上让全世界的市场,都松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样一种共识,中国的企业家、美国的企业家,甚至其他跟中国、美国有产业链合作关系的这些国家,他们的企业天天都得琢磨,下个月关税什么水平,生意应该怎么做,单子要不要接……这不仅是焦虑,更是现实的利益损失。
“中国是发展中成长中的大国,有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在经历结构调整中的痛苦,所以非常希望有稳定的全球发展环境,不希望跟美国有这样的贸易摩擦和经贸冲突。而美方其实最近以来,也面临不少问题,资产价格的不断攀升是一个方面,过去10年政府债务创记录地达到了21万亿美元以上,而且政府各项开支还在增加,美国商界、各个行业协会都在呼吁总统不要做加关税的举动。所以在各种综合考量下,美方也愿意回到谈判桌上。”张建平说。
中国可能恢复采购美豆
此次中美双方就如何妥善解决存在的分歧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方案。中方愿意根据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扩大进口,包括从美国购买适销对路的商品,逐步缓解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农业部长珀杜12月3日表示,中国可能将在明年1月1日左右恢复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大豆协会亦发表声明称,呼吁尽快修复两国贸易关系,并达成长期互利协议。
此前,由于贸易摩擦问题,中国暂停了购买美国大豆。据美国联邦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旬,美国出口中国的大豆销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94%。“我们现在如坐针毡。”站在堆得比山丘还要高的大豆前,美国北达科他州经营着六座谷仓塔的总经理卡雷尔焦虑地说。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消费国。2017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占到全球大豆贸易总量的63%,其中从美国进口大豆3285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2%。然而,由于特朗普主动挑起了中美贸易战,中国自今年7月起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予以反制。
对此,余淼杰认为,作为中国主动释放善意的一种表现,恢复并暂时停止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完全是有可能的。尽管中国是大豆进口大国,但增加大豆进口来源对平抑国内大豆进口价格是有好处的。不过,余淼杰强调,暂时取消不等于永久取消,察其言、观其行,如果美国三个月后仍要一意孤行,我们完全可以恢复对大豆加征关税的措施。
在余淼杰看来,两国元首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最大的成果,是让美国愿意回到共同做大“蛋糕”来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道路上来。“这一轮中国的反制措施精准打击了在美国农业中占比最重的豆农,让美国切身感受到了征税只会让贸易蛋糕越来越小,并不利于美国减少贸易逆差。”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海斯多费尔表示,两国领导人同意采取措施为贸易摩擦降温,这是美国豆农经历了数月大豆价格下滑和出口受阻后收到的第一个“积极讯息”,希望两国能通过谈判达成长期协议,重建互惠的经贸关系。
事实上,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中国今年以来一直强调扩大开放。习近平在进博会上的讲话已经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的决心。中国将进一步降低关税、放宽外资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股比限制,未来15年预计进口商品和服务将分别超过30万亿美元和10万亿美元。
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
那么,此次两国元首达成共识,是否就前景乐观?会不会出现反复?有了共识,如何实现共赢?
对此,张建平认为,会不会出现反复,可能全世界都关注。因为毕竟在之前有过很大波折。但这样的波折,其实美国是以损失它的国家信誉为代价的。所以在接下来的谈判和磋商过程当中,我想中国对美国最起码会有两点基本要求:第一,谈判地位平等,不存在拿着关税大棒威胁作前提;第二,每谈出一个结果,美方必须要做一个承诺,也就是谈完是有用的,不能再撕毁反复。
“有了共识,如何实现共赢?那就要把共同的利益做大,减少分歧。”张建平说,“中美间互利双方的领域仍然有很多,比如说粮食、大豆等农产品,从美国中西部运到中国天津港也好、上海港也好,都非常经济,但转运到其他地方,即使关税维持原来水平,其他成本也会增加。如果能够坐在一起把问题谈妥,双方的利益是最大化的。”
在余淼杰看来,美方的谈判条件和清单也在逐渐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两国发展。5月份美方开出的一系列清单包括要求停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停止对中国企业的补贴,企图改变中国经济模式和产业政策的条件。这些在这一次会晤上并没有被提及,特朗普在这点上的认识应该比此前有所提高,美国不能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无理的要求也触及中国的原则和底线。
不过,余淼杰也指出,这次的“习特会”的一致意见并非说明中美贸易战就此停息,更多的谈判磋商还在之后的三个月时间,如果在三个月时间内双方无法达成协议,美方很可能会故伎重演,将10%的关税提高到25%,那么中美摩擦的影响在未来很可能会继续制造着负面效应和起伏。中美双方如能把握好这个有利机会,贸易摩擦呈现出持续缓和的态势,这对中美经济稳定都是强有力的因素。
“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都有重要影响,在促进世界和平和繁荣方面共同肩负着重要责任,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透过习近平主席在会晤开场白的话,我们相信,站在中美建交即将40周年的历史关口,只要双方共同努力,排除干扰,积累互信,相向而行,就有足够的智慧和时间妥善处理分歧,推动新时期的中美经贸合作破浪前行。
本文来源:中国联合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