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淼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重在贸易与创新双轮驱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任务”,其中一大任务便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事实上,粤港澳大湾区正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要推手。
全面认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性需从国际横向对比和我国对外开放伟大实践中的纵向对比来看。从横向看,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带一路”倡议。由于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合作的重要推手,也是做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所在。
而从历史纵向比较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我国对外开放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事实上,四十年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广度开放、深度开放和全面开放阶段。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主要内容之一。
自2017年我国提出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主要有三个重点工作:一是扩大进口,全面推进开放。 2018年的首届进口博览会正是落地扩大进口的重要举措。二是建设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港是要通过深化开放创新,实现对我国原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境内关外”监管模式的全新超越,形成具有强大贸易功能的新载体,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还有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改革开放初期,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以香港为主导,主要是发展加工贸易。新世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推进,港澳地区和内地在生产服务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在此期间,广东经济迅速发展,多年来蝉联全国第一,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我国五大城市群中经济基础夯实、产业集群明显、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之一。
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过程中,宜突出发展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可以支撑不同产业的发展,有效避免产业空心化的弊病。而制造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国际贸易更是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因。目前广东一省出口占到全国出口的1/3。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实体和虚体经济要结合,宜做到“虚实结合、以实带虚”,通过国际贸易、区域贸易,做到虚体经济切实服务实体经济。
第二,要注重技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要实现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乃至创新大国的转变,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区内从创新强度指标(R&D投入占GDP的百分比)达到2.6%,高于欧共体国家的2.4%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要看大湾区能否通过贸易推进创新,实现贸易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第三,要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充分挖掘“1+2+3+4”区域制度的潜力(即一国两制、三套海关和四个核心城市)。这一点上文已经做了详细充实的分析。此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还宜借鉴国际三大湾区的经验,东京湾是产业港,旧金山湾是科技港,而纽约湾是金融港,九市二区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方向宜是一个集产业、科技、金融一体的新湾区,而四大核心城市刚好在这一综合性大湾区中发挥各自职能。
第四,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在国家战略中只有两地的发展国家定位为“千年大计”。一个是雄安新区,另一个就是粤港澳大湾区。而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基础较好,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不可懈怠,应做好科学的环境规划。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大手笔,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千年大计”,更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带发展”理念的又一重要实践,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原文刊于《小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