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观点

当前位置: 首 页 >> 时评观点 >> 正文

余淼杰:新时代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构建

2019全国外商大会22日起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商务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以“在新时代中国共建美好未来”为主题展开讨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余淼杰教授受邀参加大会并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早上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过来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对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点理解。时间关系,我讲两点。

第一,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下的必然历史选择。

第二,如何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主要要做的四个重点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总书记也讲到:在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坚持的三个原则。第一个是摸着石头过河跟顶层设计相结合;第二个是问题导向跟目标导向的相统一;第三个是在实现的路径上,我们遵循着试点先行,跟全面推进相结合,这样的一个路径。在我看来,40年的改革开放,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是这三个原则的一个最好的实践。

怎么体现这点?40年的对外开放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在1978年到2001年的广度开放。第二个是从2001年到2017年的深度开放,最后一个阶段是从2017年开始的全面开放。

第一个阶段广度开放。主要做了几方面工作:1、设立各类经济园区。2、大幅度地削减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在1992年从40%下降到2001年的15%。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一个成功典范。3、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推进反映的正是跟外商,还有外资企业、外商在中国的投资大量同步涌入中国市场。

设立各类经济园区。1978年-2001年我国设立了各类经济园区,也体现的非常充分。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点线面的不断地扩张,园区的建立。一开始是1980年四个沿海经济特区的建立,之后在1984年扩展到14个沿海港口城市,北起大连,南到北海。1985-1988年有一个经济三角洲特区的建立,特别是1988年海南成立了海南省,成为最大的经济特区。之后是1991年设立的4个北部的口岸以及几个保税区。1991年底,1992年初的时候,对外开放从沿海一条线扩展到整个中西部的重点城市。

2000年左右,也就是我国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中国设立了56个国家级的出口加工区,在这个阶段上来看,点线面、试点先行,然后向全国推进的特征非常明显。

深度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个阶段。从2001-2017年是我国深度开放的阶段,主要做的工作有:第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国。第二、从2013年开始,设立了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相对来讲,比较小众的是时任副总理的汪洋同志在2015年指导设立的12个新经济试点试验城市,可能就强调的是开放中的改革,改革中的开放。应该指出的是,这12个新经济试点城市,刚好是位于我国五大城市群,对拉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发挥着非常积极的明显的正面作用。

从11个自由贸易的试验区以及12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点试验城市的设立,可以看到我国的对外开放真的是进入了深度开放阶段。

从2017年开始,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全面开放。在我看来,全面开放新格局目前来看有四个重点工作要做。其实我们也可以发现,我们说全面开放新格局,它具有一个比较坚实的前提的基础,这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2010年中国与东盟十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立,2005年有了一个早期的收获成果。2010年,跟东盟十国建成自由贸易区,这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第二、东盟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基础上,我们有一个新的地区贸易的协议,也就是说我们想努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这是一个“10+6”,也就是东盟10国,再加上中日韩、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印度。2013年,我国所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有陆上丝绸之路跟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路都很重要。但个人以为,根据目前中国跟“一带一路”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可能海上丝绸之路应该优先发展,理由是因为,中国跟东盟十国,甚至说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些国家的贸易投资量,远高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投资量。应该说,这三个成果是构成了我国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前期的坚实基础。

就目前看,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四个重点的工作要做。

第一、扩大进口,引进高水平的外资,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建设自由贸易港,同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

第三、应该做好顶层设计跟地区差异化的发展,重点发展粤港澳大湾区。

第四、继续推进之前的新经济试点试验工作。

扩大进口,引进高水平外资的好处。我们知道,扩大进口从几个角度对国民经济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作用。第一、如果扩大进口,意味着更多进口的品种,还有进口的数量进入我国市场,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物价,降低CPI上涨幅度、降低通胀的水平。另外一方面,可以非常明显地增强老百姓的幸福获得感。

第二,从企业角度来看,扩大进口有两点好处。如果企业进口的是中间品,中间品的进口会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率。如果企业进口的是资本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政策安排上来讲,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在未来15年内,我们要增加进口3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每年将增加进口2万亿美元。而去年成功举办的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意义深远,显示了中国政府扩大进口,外进外资的信心跟诚意。

关于建设自由贸易港。一个是非常自然地想法建设自由贸易的海港或者河港,这是应有之义,但同时也要考虑建设自由贸易空港。比如说在中西部重点的城市,像成都、西安,比较大型的城市也考虑建设自由贸易空港。自由贸易港相对自由贸易试验区来讲,不只是国际贸易的开放,可能更加强调的是国际金融跟国际贸易的配套,以及强调人才的引进,人才要素的自由流动。

另外,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2017年,我国的服务贸易的总额达到了6900亿美元,占了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6.7%,相对40年之前也增长了170倍,目前WTO改革的重要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第三,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中之重。我个人认为,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可能可以有四个重点的工作:

1、重点发展实体经济。虚实结合,实主虚从,以实带虚。实体经济跟以服务业为主的实体经济相结合,应该以实体经济为主。中国作为世界的工厂,广东作为中国出口三分之一的工业大省来讲,实体经济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搞大湾区的建设,可能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高端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在深圳每一公里之内,一定可以找到它的上游的供应商,中国的产业集群是中国区别于其他工业国家的重要特征,这也是我国要搞大湾区建设,乃至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一个实力,或者说一个底气。

2、注重创新。深圳作为全国的创新之都,它的创新指数,深圳的创新强度,也就是说深圳的研发投入,对GDP的比重,在全国来讲是首屈一指,在全球上也是排在前面。深圳的创新强度达到4.1%,高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平均水平2.6%,也高于OECD国家的2.4%。如果说大湾区下一步要怎么做得更好,可能产学研方面的紧密联合更加重要。因为相对于北京、上海来讲,可能深圳在学术,跟学界的联系相对比较弱一点,这可能是后面产学研关系要打通的重点。

3、制度创新。“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个核心城市,这可能是因为比邻港澳,可能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别于环杭州湾大湾区的一个区别。另外一个湾区也很重要,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可能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4、要注重生态的环境。总书记讲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发展战略上,真正用到千年大计,一个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是雄安新区。注重生态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去年PM2.5的地图,颜色越深代表这个地方的污染程度越厉害。相对其他地方来讲,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跟它的生态环境保护还是有一个正向互动的关系,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更加做好这一点,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总之,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是新时代的必然历史选择,具有坚实的前期的基础,如果说要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有四点重要的工作要做:一是扩大进口、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二是建设自由贸易港;三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四是继续推进12个新经济试点试验的城市。

一句话,推进全面开放新格局就是我国以开放促进改革,以改革带动发展的理念,在新时代中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