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观点

当前位置: 首 页 >> 时评观点 >> 正文

余淼杰:理解自由贸易港,得抓住“境内关外”这个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未来几年,我国要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为此,必须大力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快自由贸易港建设就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一大重要举措。

一个关键词

什么是自由贸易港呢?简单说,就是国家划出一定区域允许境外货物、资金、或外方交通运输工具自由进出的港区。理解自由贸易港,得抓住一个关键词:境内关外。自由贸易港从地理范畴来说,自然是在一国或地区境内,但从行政监管来看,则是在海关管理关卡之外。

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改革的动态演变来看,也是时代的必然。我国四十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事实是经历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推进的过程。八十年代之初,开放深圳等四个港口城市,我国的开放正是从这四个点开始。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再次开放沿海十四个港口,并划定六个经济三角洲,外贸开放由点推到线。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在我国中部东部许多省府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开放区,对外开放也就从沿海一条线扩大到面。

世纪之交,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进一步推进对外开放,我国先后设立了60来个出口加工区。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之后,国家2013年又在上海成立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又陆续在广东、天津、福建,以及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成立自贸区,形成“1+3+7” 的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个特征

但改革没有止境、开放没有尽头。今天的自由贸易港建设又比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推进了一步。虽说都是“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高度独立的境内关外区域,但自由贸易港比自由贸易试验区更为开放、政策更为灵活。比如目前上海自由贸易港区正在探索升级为自由贸易港,并将探索实现一线无条件准入、区内免证免审、登记式备案。

不妨再具体点。自由贸易港通常有三个特征。在货物交易方面,自由贸易港要求快速、便捷。所谓“快”,是指在行政审批流程上应尽量简化,能够做到多证合一,通关快速。而“便捷”一方面是指港口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联通海陆空,为港区企业“便捷”地连通世界市场。

更为重要的是,“便捷”还有另一深层含义。简单说,就是要求人、财、物的方便快捷。人员出入境方面,允许人员自由流动。通过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的便利、政策优惠,以及完善的服务业和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人才流入。在金融支持方面,自由贸易港内应该有较为宽松的货币兑换机制及较为完善的融资租赁体系等,这有助于跨境业务结算、吸引外资,为港口商贸活动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最后在对外交流方面,自由贸易港所在地应与其他地区保持较好的贸易伙伴关系,让以该自由贸易港为基地的出口商和投资者可以享受多重优惠。

那么,目前国际上有没比较成功的自由贸易港?它们的建设有那些可以借鉴学习的地方?

三点差距

从自由贸易港发展史来看,国际上成熟的自由贸易港区多位于海运历史悠久、市场机制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如德国汉堡自由贸易港、迪拜自由贸易区、荷兰鹿特丹自由贸易港区、韩国经济自由区以及美国的各大自由贸易港区。我国香港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也成为世界首要的物流枢纽之一。

乍看起来,境外这些成功的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模式大同小异。不过,精妙之处就在于它们各自的差异化上。事实上,不同的自由贸易港有着不同风格和特点。香港、新加坡的整体型自由贸易港,德国汉堡、韩国釜山自由贸易港区,阿联酋迪拜工贸结合型自贸区,以及荷兰鹿特丹港为物流型自贸区都有其各自鲜明的特色。

比如说,新加坡自由贸易港就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新加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全球第二。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得新加坡港能够保持高效的物流,许多国际物流公司也因此在新加坡港设立全球或地区总部。其次,新加坡港通过率先实现了国内相关部门和国际港口间信息共享的全面信息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调度和快速通关,通关时间最低只需10秒钟,集装箱通过港区大门最低只需25秒。

目前,我国的港口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五大港口中中国独占四个:上海、深圳、宁波-舟山、香港。它们的规模均可以跟新加坡媲美。许多保税港区也都在积极探索向自由贸易港转型的新道路。不过,笔者与合作者徐竹西、祝辉煌近期的研究发现,我国港口与真正的国际自由贸易港在货物贸易便利程度、人员流通自由度和金融发达水平三个方面同国际上成功的自由贸易港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还是任重道远。

三条建议

我们建议国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一步出台相应政策,推动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首先,提高港口货物贸易便利度。注重加强港口设施建设,构建信息化的物流网络;在全国各大港口建立安全高效的电子清关系统。对此,宜区分发达和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确保落实“境内关外”,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人货分离”管理模式,发达地区进一步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

其次,提高人员流动自由度。一是规范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建立便捷高效的人才签证制度,为跨境务工人员出入境和停居留提供更大便利;二是吸引高科技人才和开放型人才,为高端人才提供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聚集,避免出现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的问题。

最后,在可控范围内,进一步提高金融便利程度。一是继续在自贸区内试点资本项目开放相关政策,提升外汇结算便利程度。这既能够为港区内企业进行转口贸易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降低港区企业的贸易风险,又能够继续吸引更多跨国贸易企业将总部设在贸易区内,发展总部贸易。二是要积极构建配套的金融租赁体系,为港区内的贸易活动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